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瑞安

  云江科创闯新路立潮头

  近年来,瑞安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华山一条路”,着力闯出一条具有瑞安特色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获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省创新型试点城市、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省“两化”融合国家示范区等荣誉,在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排名第14位。科创基因,融入了瑞安人的血脉,也融入了瑞安城市的精神。

  日订单成交290单,月订单数量30864单,月订单销售14216万元,活跃用户1206户……华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互联屏上,每一笔订单交易的数据都会实时显现。随着“新基建”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华峰集团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启了数字技术双创、产业价值赋能、平台模式业态创新的新篇章,引领着新材料产业升级。

  全球首台纯电动汽车起重机于近日在长沙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下线,这是一台搭载瑞立集团电动无油空压机、电动转向泵等新能源产品的25吨极光绿纯电动汽车起重机,被行业人士赞誉为工程机械版“Z斯拉”。瑞立集团是瑞安市一家汽车关键零部件行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自主研发轨道车辆无油风源系统等产品,入选2019年度温州唯一省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些是瑞安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缩影。近些年来,瑞安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培育雁阵式科技企业成长梯队,以科技项目实施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以来,列入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409项,争取到省级科技资金支持3829万元。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95家、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家。今年1~5月份,瑞安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3.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6%。

  平台是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瑞安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整个科创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内外互动科创平台促进科技与人才、资本、产业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一批新平台加速构建,列入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规划的重要板块之一,瑞安智能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当年获批创建、当年进入全省前15名”,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加速崛起,东新产城科创园一期列入2019年温州唯一信息与科技服务领域省级服务业重大项目,侨贸小镇有望成为温州首个获命名的省级特色小镇,创E公社获评省级优秀众创空间;汽车关键零部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正式投运,并在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培训班作典型交流。

  瑞安大力推行“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北航浙江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同济大学(瑞安)汽车高端零部件研究中心、浙江省高校创业学院联盟浙南研究院、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南双创中心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相继落地,牵线搭桥促成浙江大学-瑞立集团工业智慧物联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平台落地。

  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机遇,瑞安聚焦本土企业研发能力不足、高层次人才引留难等困局,在上海安亭设立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打造一家以研发、引智功能为主的开放型科技合作基地,已有首批7家瑞安本土企业研发中心入驻,集聚专业技术研发人员40多名,探索出一条“技术研发在上海、成果转化在瑞安”的新路子,成为温州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项目。

  吴兴

  求才若渴,科技创新逆势发力

  青青子衿,创新吾心。疫情期间结合“三服务”,吴兴区科技局提供专员“全过程”服务,详细追踪106位外籍专家和来华工作人员,解决其来华工作证延期办理、防疫物资缺乏等关键“小事”。目前共走访联系企业逾200家次,为申报科技和人才项目的企业和专家,提供“一对一”专业辅导。

  1~5月,吴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5.6%、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幅41.8%,均列湖州市第一。吴兴童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列入全省典型案例,美妆产业创新综合体入选湖州市级创建名单。

  用服务持续创新能力

  吴兴区科技局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主体培育与科技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指数的提档升级。

  目前,吴兴区已建成48家湖州市级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新增省级专业孵化器1家、省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1个。其中包括国家级备案7家,省级备案15家、优秀5家,湖州市级优秀2家,累计入驻“双创团队”1500余人。

  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吴兴区建立企业资源储备库,加快创新主体分类梯度培育,稳步壮大科技企业队伍。当地现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38家。

  目前,吴兴区全面推广省企业研究开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科技服务“一件事”专窗,指导企业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全面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实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最多跑一次”线上办理。目前已有477家企业登陆使用。

  用政策鼓励研发投入

  研究院经济可以说是吴兴区科技工作的一大特色亮点。吴兴区科技局富于前瞻性地与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以此推动一批优势科研成果落地吴兴,并迅速实现产业化。

  与此同时,吴兴区用足高校院所科研优势,借力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成功建设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和浙大中控太阳能光热研究院。而在今年,该区又签约了浙江工业大学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中国乌克兰金属新材(湖州)研究院。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有科研院所来助力。吴兴区积极对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机械研究所等6家单位,推动成果转化。1~5月直接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8项,推荐申报产业发展支撑工程优秀项目3项,入选网上技术成果展的创新成果3项。

  结合当地实际,吴兴区科技局采用小班式培训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当地科技部门邀请业务专家,为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费用归集巡讲培训。同时走访规模较大的30余家重点企业,有效提升研发费用数据转化率。

  据统计,1~5月,吴兴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6.12亿元,同比增长9.39%,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2.71%。

  用人才实现成果突破

  在吴兴区,人才项目今又取得新进展、新突破——3家企业申报省领军型创新团队,4家企业申报湖州市创新团队;浙江工业大学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中国乌克兰金属新材(湖州)研究院相继签约。

  抢招海内外院士团队。借助“2020吴兴海内外顶尖人才群英汇活动”等成功举办,今年以来,该区已邀请到两位美籍院士建站、10多位院士团队博士签约。

  目前,吴兴区建成院士工作站19个(其中省级5个)。2019年,成功入选2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南太湖精英计划创新团队、6个国家外专“引才计划”、5个省外专“引才计划”、1个省万人计划和5个省海外工程师。


科技金融时报 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00009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2020-07-17 2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