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洞头

  科技创新岛呼之欲出

  温州市洞头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主要负责人指示精神,认真谋划“科技创新岛”建设思路,委托完成《建设洞头科技创新岛的对策建议(初稿)》编制。深度融入温州国家自创区和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集聚海洋科技与人才资源,努力打造辐射全省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

  洞头区立足顶层设计,打造最优海岛创新环境。认真抓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洞头区科技进步变化综合评价位次跃升至全省第22位、全市第4位;全省排名比上一年度提升了34个位次,提升幅度居全市第一,创历史最好成绩,实现“进等升位”。积极落实研发经费后补助等科技优惠政策,近两年兑现科技优惠政策金额1200多万元;支持企业获各类科技贴息贷款2.6亿元,科技金融工作走在全市前列。采用“企业享服务,政府来买单”的方式,累计发放创新券290多万元,扩大科技优惠政策覆盖面和普惠性。

  立足平台建设,支撑海岛特色产业发展。创成省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各1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洞头区海洋生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功列入温州市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创建名单。成功引进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洞头分院,也是温州地区的唯一一家,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8家大专院校入驻。建立“诚意大健康”和“海洋生态与藻类研究院”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历史性突破。

  创成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和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比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截至目前,洞头区共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科技型企业63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家,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企业数比重居省、市前列。

  立足研发赋能,实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点对点”指导服务,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上线76家,在全省率先实现高新技术企业、规上企业和省科技型企业全覆盖。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9年区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9100多万元。全区规上企业R&D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设置率、申请过发明专利和有发明专利授权的企业占比均居省、市前列。

  立足现代渔业,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东一公司的白龙屿生态海洋牧场养殖模式和黄鱼岛公司的抗风浪深水网箱大黄鱼养殖技术取得成功,被央视CCTV-2栏目和北京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黄鱼岛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大黄鱼智能生态渔城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列入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洞头区水科所“博士后工作站”的羊栖菜新品系选育取得新突破,省水产养殖研究所洞头基地的坛紫菜良种选育等技术取得成功;浙农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的羊栖菜植物营养液项目研发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鲜制羊栖菜、鲜制紫菜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洞头区“两菜一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洞头区还立足借智引智,打造海洋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推动温州洞头蓝色海湾·海洋经济院士论坛在洞头举行,邀请到7名中外院士领衔的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为洞头海洋产业发展贡献行业顶级智慧。区政府还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签订4个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企业技术需求,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成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驻洞头电子电器科技园区联络站,牵线高端智力在洞头落地结果。

  乐清

  平台赋能科技新生态

  乐清市聚焦产业创新主战场,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价值取向、政策引导、平台赋能、自主创新”的发展逻辑,着力推进四大平台建设,打造创业创新的科技新生态。这两年,乐清市先后获得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浙江省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依托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建设省级电气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新引入浙江大学乐清智能电器研究院、温州大学乐清激光应用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乐清零壹智能电器研究院、省级电气工业设计研究院,引进浙民投乐泰物联网产业基金、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机构,已形成上下游垂直产业链、全要素一站式服务链。此外,乐清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省级综合体培育对象,乐清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精密模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成为温州级综合体创建对象,为区域中小企业提供优势产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等服务。

  建设乐清市智能装备科技加速器。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撑、价值取向、平台赋能”的指导思想,政府主导建设科技加速器,实现技术、人才、产业、资本的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兴产业。引入智能制造自动化企业深科、奔龙等,一年为正泰、德力西、意华等100多家企业提供近600台套的自动化设备。

  建设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在上海南翔智地总部园租赁3600平方米,设立科创合作基地。围绕乐清市、南翔镇两地的主导产业和创新优势,依托科创合作基地,对接上海的大院名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已完成场地装修,目前有14个项目入驻。此外,在杭州浙大森林客厅紫金小镇,租赁3200平方米,建设浙大—乐清智能电气研究院,开展企业产品的前端技术研发、设计和实验活动。通过招才引智,吸引优质科研项目入驻,实现项目研发在上海、杭州,公司落户在乐清,也增强了人才和创新技术资源的流动合作。

  推动政校企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以空间、政策、配套、服务和政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导流和科技项目导入。深化与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共建乐清智能装备与制造研究院,以院校背书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实现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技术创新方法研究院,对企业工程师开展技术创新的培训,企业反响很好,通过5年努力,在乐淸培养1000人的本土创新工程师队伍;与华北电力大学合作,共建智能电气与产业创新研究院,开展智能电气技术研发与推广活动;与温州大学合作,共建温州大学工业研究院,开展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产品检验检测、科技成果转化;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共建电气仿真技术研究院,破解电气产业的技术瓶颈;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软件研究所,解决嵌入式软件研发生产的短板。

  此外,为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乐清市科技局与乐清农行、省担保集团三方合作,由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设立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科技项目实行贷款优惠利率。“人才科技贷”采取信用方式,无需提供抵押物或担保企业。实施“人才科技贷”政策以来,已向198家科技企业发放贷款,总金额8.1亿元。“人才科技贷”相关工作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报道。

  江山

  五个聚焦做好科技创新

  2020年,江山市科技局积极应对工作短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做实平台、主体和服务三方面文章。1~5月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6%,占营业务收入的2.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分别为37.36亿元、9.0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4.7%、9.4%。

  聚焦“完善”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省级木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打造木门数字产业基地为目标,重点突出数字化制造、智能化转型和平台化服务。上半年新招引服务机构3家,总数达22家。

  市级输配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与依托单位申达集团签订综合体建设任务书,明确建设内容。着手建设天际公司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建设申达输配电产业产品展示中心。开展创建以海康威视为依托的数字消防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上半年,海康威视运营总部建成营业,目前正准备申报省级综合体。

  举办“江山—浙大科创飞地2020年集体入驻仪式”,上半年浙大飞地新增入驻企业9家,总数达到25家,综合入驻率达87.5%。江干飞地目前已征集到9家江山企业入驻。同时,启动上海科创飞地谋划前期工作,征集意向企业2家。

  1~5月,全市科创园、科技孵化中心的38家企业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

  聚焦“赋能” 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举办2019年产品智能化项目合同集体签约仪式,目前15个项目按进度实施中,已投入研发经费1986.5万元,占预算总投入的40.6%。启动2020年产品智能化专项申报,目前已受理27个项目申报;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专项,2020年首次开展绩效评价,共下达补助资金170万元,引导11个发明专利实现成果转化,总销售达到12.7亿元。上半年,共兑付科技奖补资金1338.6万元,发放专利权质押贷款2890万元。

  开展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清零行动,目前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建成率达到35.6%。上半年,科力、夸迈等5家企业在杭州建立了企业“研发飞地”。

  上半年,共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互动交流对接12次,邀请浙大相关专家赴市应急消防一线调研对接,龙鼎汽配、利高消防等企业与浙江大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组织源光电器参与长三角科技成果联合竞价拍卖,征集“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项目”1项。登记技术输出合同20份,金额达1009.0万元,完成科技成果登记13份,一季度实现技术交易额653.4万元。

  聚焦“常态” 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机制

  上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47家,筛选新申报企业35家,重新认定企业15家;申报省科技型企业23家,认定8家。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共有80家企业通过评价。

  “投统并进”抓研投。1~5月,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投入2.06亿元,同比增长16%,占营业收入的2.1%。

  “立体协同”抓队伍。上半年,全局干部共走访对接企业近300家次。

  聚焦“优化” 助推江山产业结构调整

  突出高新产业招商引资。上半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9个,其中进入孵化中心、科创园项目4个,新增用地、新增投入项目3个。重新规划孵化中心产业定位确立发展新方向,2020年上半年,经过前期对接积累,洽谈引进4个可视医疗器械产业项目,产业前景、企业基础和产业化预期均较好,孵化中心可视医疗器械产业孵化基地已小具规模。浙江夸迈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正式入驻市科技孵化中心,目前已投入近300万元建设了无尘无菌车间、实验室,引进了世界先进检验检测设备。

  聚焦“零跑”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步伐

  将产品智能化专项、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申报等工作切入科技大脑系统,实现项目申报立项全网络化操作。

  用好“政企通”平台,上半年通过该平台兑现科技创新政策2000多万元,在“企点站”开展2019年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网上申报,实现政策兑现跑零次。

  2月底,启动实施深化“三服务”暨科技战“疫”帮扶专项行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途径开展对企业的服务。浙大技术转移中心组织江山市企业科研负责人参加钉钉网络推广讲座10多场,省科技特派员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服务15次。

  下半年,江山市科技局将紧紧围绕“四个年”活动,牢牢把握优化平台、优化政策、优化环境的“三优”工作定位,强化研发投入、主体培育、技术转化“三强”工作主线,确保全年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科技金融时报 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00008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2020-07-17 2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