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 |
![]() |
丽水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金钥匙”
2020年是丽水市科技局系统确定的“科技创新挺进年”,为的是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全面打好跨越发展科学赶超攻坚战。
“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核心关键。”在2019年初丽水“两山”发展大会上,市委书记胡海峰提出践行“两山”理念,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
当前,在争先创优奋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丽水市科技系统采取绿色立项机制,立项22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项目;发放3493.59万元创新券,减免孵化器、众创空间租金共计1198.12万元。
丽水战疫情、促发展的这声并不遥远的回响源自何处?去年至今,“创新引领”是第一动力、核心关键,实施“科技新政”是主抓手——在“两山”理念生动实践中,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把“金钥匙”。
顶层设计3.0版新政
自去年以来,丽水市科技局系统抓顶层设计、搭创新平台、育市场主体、破创新难点,积极推动GDP和GEP规模总量协同较快增长。
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丽水“五大行动”聚焦创新资源集聚,实施科技创新“大平台”建设行动,加快形成“一城支撑”“区点联动”的浙西南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创新能力提升,实施科技企业“大主体”培育行动,加快形成技术水平领先、竞争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瞄准协同创新发展,实施科技交流“大合作”突破行动,高水平推进中德(欧)产业园建设等;重视科技惠及民生,实施科技创新“大支撑”强化行动,着眼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谋划新一轮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关注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实施创新创业“大生态”打造行动,以“人才新政”为抓手,力争引进“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人才不少于20名。
丽水市出台的3.0版人才与科技新政强化了顶层设计创新。去年10月,丽水市启动最大力度的人才科技政策创新——正式推介发布《关于加快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二十六条意见》,“人才新政15条”“科技新政26条”共涉及100多个政策点。龙泉、庆元、云和等6地均同时发布新政。
与以往相比,“人才新政15条”从突出创新创业、紧盯产业需求、储备青年人才、优化人才保障、发挥生态优势五个方面升级。“科技新政26条”主要体现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创新型企业引育、加大科技孵化器支持力度、促进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推进知识产权生态优化等七大政策导向。
科技引擎激励研发投入
目前,丽水市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联合打造的丽水·柏林·海纳孵化器,成为当地建立的第一个海外科技孵化器,极大促进国际创新创业资源加快集聚,海外科技成果、技术和人才引进。同时,还启动了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规划编制、全国传承振兴中药材产业示范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以及新建8家市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在丽水,创新研发投入是引领科技工作的“牛鼻子”,去年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1.7%。其中,规上企业研发经费32.5亿元,同比增长57.1%,高出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二。
通过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突破专项行动,丽水市科技局出台研发投入后补助办法、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中介等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同时,丽水市还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去年兑现上一年度495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2.89亿元,减免12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1.89亿元;发放科技创新券2538.22万元(确认使用1728.88万元),促进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企业创新成本降低。
作为发起城市加入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与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展开合作,同中科院半导体所共建中科先进半导体研究中心,携清华长三院设立科学家在线产学研服务平台,还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深化科技开放合作令丽水以国际化的面貌呈现出科技范。
此外,丽水市科技招商动作频出,拓宽科技领域边界、提高绿色发展质量成果喜人,先后引进制冷红外光电探测器、光珀智能传感器、先进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研究中心等超百亿高新产业项目。
除了上海丽恒光微电子科技、杭州光铂智能、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浙江香农通信等8个项目签约落户丽水经济开发区智能芯片产业园,丽水市还与上海原能细胞科技签约投资80亿元建设生命健康产业园。5G小基站项目公司也与杭州丽水数字大厦签订入驻协议,首期安排200平方办公和科研用房等。
2019年,丽水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实现企业技术(研究)开发费用同比增长57.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
西湖
以最强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主体双倍增
今年以来,杭州市西湖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履行科技部门职能,坚持疫情防控和科技创新工作“两手抓”,把科技服务作为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坚持主体双倍增,助力转型升级攻坚。西湖区重点聚焦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任务,持续深入实施“雏鹰计划”“国高倍增计划”,着力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线上培训,以最快速度申报动员。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同步发力,2月底开始先后举办国高企认定培训线上直播、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线上讲座等3场培训,邀请专家在线辅导,提前做好申报准备。二是分类施策,以最优举措引领申报意愿。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工作,联合镇街征集预申报企业,实现申报工作关口前移。截至目前,共征集拟申报企业220家。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即报即审、常年受理。截至目前,共组织216家企业在网上系统申报。三是宣传动员,以最强力量深挖潜力。与投促局、市场监管局、发改经信局等建立联动机制,及时掌握新迁入、新注册、规模企业情况,聚焦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高企后备库,挑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
夯实创新基础,打造创新平台高地。一是助推平台提档升级。积极参与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跟踪紫金港科技城推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贯彻落实杭州加快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作精神,争创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启动编制“西湖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建设方案”。二是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特色小镇为主体,采取个性化申报、点对点辅导、全程化服务的方式,推进云栖小镇申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艺创小镇申报市级创新服务综合体工作。三是做好双创平台认定。开展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申报,推荐申报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备案5家。四是加快研发载体建设。开展省重点实验室、市级研发中心和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申报的征集工作,截至目前,9个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2020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9家企业申报市级研发中心。
注重科技赋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疫情发生以来,西湖区科技局主动靠前服务,深入开展“三个年”和“双千”活动,做好政策、制度、服务的文章,推动企业严格防控有序复工。一是抓好科技政策落地。积极落实稳企政策“30条”,疫情期间先于其他城区2个月,兑现324家“国高企”“市高企”“雏鹰计划”企业扶持资金6500万元。依托“亲清在线”平台加快资金兑现速度,在完成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奖励政策上线和经费兑现的基础上,推动“新引进国高企奖励”等科技政策的上线。截至目前已下达科技经费5批,资助金额7435万元,兑现批次和兑现金额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有效帮助企业缓解复工复产资金压力。二是组织好科研攻关。结合西湖区科研优势力量,组织相关企业开展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积极推荐快速检测、临床诊治、药物筛选等科研项目列入省市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截至目前,已有30项防疫专项获得省市立项,研发投入9862.33万元。三是发挥好科技金融杠杆。开辟科技金融风险池审核绿色通道,区级联审时间由3个工作日缩短到1天,申报材料实行无纸化审核。目前已组织20企业申报科技金融风险池,申报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倍。通过快速审批、及时放款,9家企业获得3050万贷款。
强化协同创新,助推高校经济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的工作部署,西湖区科技局作为牵头单位积极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各镇街平台,与辖区高校院所紧密合作,集中力量推动以高校经济为抓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一是开展走访调研。成立课题调研小组,全面排摸辖区内高校院所情况,对梳理出的18所高校、28家科研院所从科研能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空间资源、经济贡献等进行多维度分析,形成“西湖区加快高校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报告,为该区发展高校经济可行路径和对策提供参考。二是明确工作举措。牵头召开镇街、平台及专家等多个层面的意见征求座谈会,面向各镇街平台排摸梳理区校合作项目23个,拟定《西湖区关于大力发展高校经济的实施意见》,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5项具体工作任务。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制定了扶持政策“新五条”,扶持指向具体明确;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专项工作组,落实职责分工,提出区领导一对一联系、部门对接、镇街属地服务的常态化联系机制;成立“西湖区区校合作服务中心”,获得区编委批复同意。四是加快部署落实。5月29日召开西湖区加快高校经济发展动员大会,部署近三年高校经济工作任务,区政府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三个项目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开启高校经济发展新征程。
深耕精准服务,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一是坚持专班工作制。按照“经济运行比学赶超”活动要求,全局组建科技创新专班,设立协调推进组、科技政策实施与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组、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组等三个小组,集中力量实现全局各项工作创先争优。根据“千名干部联企业”“三服务”活动,设立由全体区管干部和中层干部组成的企业服务组,今年以来,走访服务企业200余家,对接相关需求,帮助解决问题40余个。二是坚持活动引领创新。持续推进“科技八点半”活动,先后举办文创企业专场、人大代表专场、政协委员专场等主题座谈,与团区委联合举办“五四青年节”专场活动,与财政局举办“科创直投基金”第二场项目路演。活动运行过程中,逐步建立“走访排摸、交流座谈、问题督办、解决反馈”等闭环管理机制,共收集问题119个,已帮助解决62个,其余正在稳步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