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 |
![]() |
象山
打造科技铁军 建设创新高地
科技型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是支撑“两手硬两战赢”的急先锋。年初以来,象山县科技局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大力开展精准服务,努力打造科技铁军,全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实现象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今年1~5月,象山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3.5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50.9%,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3.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3%。
1~5月,象山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8亿元。随着中化膜、若宇新能源等项目的开工建设,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望在三季度实现快速增长。
1~4月,象山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支出为3.06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
1~5月,象山县完成技术交易额13791万元,同比增长26%,增幅居各县市区第五,完成率居宁波全市第七,交易额较一季度有大幅度增长,同比由负转正。
不断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县科技局立足企业需求,出台《象山县科创平台服务企业行动方案》,明确并量化年度服务指标,通过组织动员,助推象山县科创平台服务企业1000家次以上,推进全县科技型企业的复产达产;修订完善《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将上年度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纳入“科银保”科技信贷,截至5月底科技信贷余额1.12亿元,有效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不断完善研究院所建设推进机制。县科技局加大对已引入科研院所技术方向和人才优势的宣传,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知名度。通过研究制定院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已制定出台《象山县产业技术研究院绩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和推动以南方中心为主的研究院所在项目推动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成效,下一步将探索建立研究院所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不断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水平。县科技局出台《37°湾-象山科创中心2020年度目标绩效考评办法》《象山县“双创”平台在孵企业记分奖惩办法》等,着力打造好综合性创业创新平台37度湾—象山科创中心,现有实际入驻企业70家;加大科技企业招引力度,整合并利用好南方中心、电科院创新分中心、象山针织研究院等大院大所的人才与技术的集聚和溢出效应,在象山科研院所研究人才超过100人。
不断加快推进科技合作。县科技局在做好长三角一体化、海洋经济示范区等建设的同时,重点引进上海海洋大学为象山县水产品加工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研发服务,已赴石浦实地踏勘选址,并谋划在上海设立离岸孵化中心等科技飞地,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在沪孵化,高校来象山县建设研究生企业实践点;不断完善产学研信息管理平台,广泛开展线上+线下成果对接和技术需求发布。
不断强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根据宁波市科技局《关于开展2020年度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工作的通知》,得益于前几年的培育积累,目前象山县已初步排摸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58余家,重新认定企业34家,第一批申报30家,力促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1家,完成140家有效高企的指标。
不断加强研发和科技项目推进。县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县级工程技术中心,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梯队培育机制,重点加强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预计推荐申报市级以上企业研究院2家,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家。优化申报、初审、专家评分等程序,加快2020年县工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工作。
瓯海
加快打造“科创之区 未来之城”
今年以来,温州市瓯海区科技局紧紧围绕市“六重”清单和“三强两促”专项活动,以“一区一廊”建设为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坚持“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紧密结合,培育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力谋划、攻坚、提质,为温州高质量发展贡献瓯海力量,展现瓯海担当,助力温州民营经济及科创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瓯海区借助温州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和省级战略布署,在高教园区全力谋划“一核一轴五镇”发展格局,加快打造“科创之区、未来之城”。
加速推进高能级平台建设,2020年共推进建设高能级平台5个。其中提质升级3个,分别为:浙大温州研究院,目前二期已建成投用,挂牌成立生命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创新中心,引进入驻纳米功能新材料等产业化项目团队7个,其中B类人才领衔的项目3个,均已成立产业化公司。华科大温州研究院,目前已启动实质性推进工作,计划在温成立武汉光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温州分中心,聚焦5G技术、信息技术等光电产业细分领域,设立国家级光电材料与器件应用实验室、微波通信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对接引进华为、利亚德集团等龙头企业在温项目合作及产业化。细胞生长因子药物和蛋白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李校堃院士领衔,争取年内创成。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温州市数字经济研究院等2大拟招引平台全力推进中。
加快推进重点科创项目建设,中国基因药谷启动区,工程已基本完工,并全面启动装修,招引拟入驻中国国药集团、泰格医药等一批世界500强或上市企业6个,计划9月联合浙江国际交流中心、浙江院士之家于青年科学家峰会同步揭牌开园;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园,总规模81亩,目前桩基已进场施工,完成投资1.1亿元,计划于第二届峰会进行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同时世界青年科学家创业孵化器已完成总工程量95%, 14家企业已注册入驻,全力对接1家拟上市公司总部、1个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项目,争取全部落地;温州数字时尚产业园已桩基施工,将聚焦数字经济和时尚领域,打造温州首个MCN基地。
通过构建“1+9+X”校地合作战略体系,瓯海区实现了校地人才智力共引共享,通过实施“大罗山·龙脊人才计划”,升级出台全市最优“人才新政4.0版”,瓯海引进高层次人才321名,储备院士等领军型人才62人,高层次人才项目54个,人才储备增量全市第一。中创生物人才团队获批全市首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获省补专项350万元。创成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享受市单列待遇,申报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科技创业领军人才5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计划参赛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团队240个以上,同时以千万元榜金张榜20家企业重大技术需求,引进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栖落”高教。发动企业参加外国高层次人才智力合作“网上洽谈”暨集中“云上签约”活动,瓯海共有13个项目参与签约,居全省之首。
瓯海区还率全国之先实施县区级领军型人才专项,出台《瓯海区高层次人才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全区累计实施领军型人才项目18项,资助金费总额达7200万元,提供孵化加速场地2.23万平方米。2019年初审入围包括钟澄领衔的“环保能源领域用先进维纳膜材料的产业化”等领军型人才项目26个。瓯海区作为全市唯一获批的浙江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依托瓯海科技大市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共同参与”的原则,引进培育第三方专业化运行机构,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科技大市场。目前,科技大市场已与国内外23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专业中介机构50余家,今年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5项,技术市场交易额超6亿元。促进科技要素灵活有序流动,组织瓯海企业参加“长三角首届科技成果联合拍卖会”,竞得成果2项,成交金额达2020万元,目前累计技术交易额9197万元。
2019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达29.19亿元,增速为34.96%,全社会R&D占比为3.05%,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八。2019年,荣获浙江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上榜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名单,上榜2016~2018年度全省科技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