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金华

  多措并举推进科技创新“争先创优”

  今年以来,金华市科技局紧紧围绕省委人才强省、创新强省和金华市委“拼博实干、争先进位”的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争先创优”工作,全面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截至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数438家,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90家,完成率居全省前列;1~6月,高新技术业投资额95.5亿元,增幅33.6%,居全省第1位;全力推进“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完成注册企业5568家,注册数居全省第3;1~5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研发投入35.41亿元,同比增长18.5%,居全省第4位。

  高质高效,助力企业攻克疫情难关。快出政策强保障,第一时间制订下发抗疫情应急防治科研攻关等相关文件,开通立项绿色通道,紧急立项39个市级新冠疫情应急防治科研项目。快兑奖励强活力,快速启动全市创新奖励政策的资金兑付,前5个月完成兑付各类创新资金5338万元,比去年提前了近3个月;发放创新券5063万元,使用创新券927万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270%、160%,均居全省第4。快速应变强服务,开通外国人来华工作证办理“零次跑”,开展科技型企业申报网上培训活动,落实科技孵化器减租免租政策。上半年网上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申请业务4000余件次,减免入孵企业租金1780余万元。

  专班专干,强化“争先创优”科技支撑。定目标抓联动,围绕科技核心指标,全力开展专班攻坚,1~5月份科技创新评价指数居全省第6,5月份评价指数跃居全省第3,专班工作成效显著。盯难点亮行动,开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情况摸底,梳理汇总形成16张清单,大力推广省“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举办集中培训92次,走访企业3200余家次,参训人员5200余人次,规上企业、国家高企系统注册率做到应录尽录。抓规上推双升,一方面在规上企业中抓好科技企业培育,力争规下工业企业中新增规上高企200家以上;在科技企业中抓好“小升规”,努力推进113家规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4200多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升规”工作。

  汇智聚才,努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下好“揭榜挂帅·全球引才”的“先手棋”,金华市率先遴选首批100项技术难题,组织“揭榜挂帅·全球引才”,大力推进揭榜对接,目前已有17项立项,40项正在深入对接,成效显著。吹响外国高端专家引进“冲锋号”,加强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开展引进资源对接,促成16名外国高端专家与14家企业达成合作,并参加全省“百名外国专家云签约”活动。打好“百博入企”组合拳,积极开展2020年度“百博入企”挂职需求征集和对接洽谈工作。目前,已有新一批130余名博士教授与金华市企业达成入企意向,有24家企业的挂职需求正在展开对接。

  共建共享,突出“一区一体一飞地”建设。加快高新区升级,今年以来3次赴京、2次赴省专项对接高新区建设,专门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积极推动该项工作。推进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配合完成省科技厅对金华市第一、二批5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绩效评价工作;审核推荐8家综合体申报新一批省级创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推进“科创飞地”建设,围绕本地八大重点细分行业的产业创新资源引进,在上海、杭州等地大力度布局“科创飞地”。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共有12个“科创飞地”在推进建设,31家企业正式入驻、招引人才及团队超过20人。G60金华(上海)科创中心(人才大厦)项目成为长三角G60九个城市首个“科创飞地”项目。

  线上线下,科技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项目对接融入“长三角”,6个科技合作项目成为长三角G60首批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市政府与中国商飞签定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7项重大G60科创走廊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资源对接争取“直通车”,率先启动科技部“百城百园”项目申报,“一城一园”两个项目均列入省(五城六园)推荐名单。成果对接实施“四朵云”,组织18场技术“云对接”活动,邀请30余名专家进行“云路演”,发布技术成果300余项,组织3000余家次企业参加;14家金华企业参与“中芬科技创新精准合作‘云对接’活动”,3个技术领域5项技术成果9家企业参加长三角“云拍卖”活动;组织各类政策“云辅导”20余场,受惠企业千余家;1~5月份,完成技术交易额达25.79亿元,同比增长100%,完成年度任务60%,增长率和完成率均居全省第5。

  外引内培,加速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招院引所抓对接。全面开展10所高校洽商引进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共建浙中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建设摸底数,全面梳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和八大制造业重点细分行业企业的研发机构设置情况,修订市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企业研发机构管理评价体系。科技项目攻关抓难点,成功申报4项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 重点项目,申报13项2021年度重点研发计划择优委托研发需求等省科技项目,不断增强企业源头创新能力。

  衢州

  抢抓“新基建”机遇 培育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衢州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深入实施科技新政,抢抓“新基建”布局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为衢州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贡献科技力量。

  1~6月,全市拟新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家超100家(1~5月,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数5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新增145家,完成指标任务的76.3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1.7亿元(1~4月),完成28.6%,技术交易额实现0.88亿元(1~4月),完成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27.72亿,增幅达到6.3%。

  全力打好疫情防控战

  衢州市科技局第一时间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关于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疫情促发展九项措施的通知》。同时,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技术科技项目攻关,采取“绿色立项通道”模式,共有5个新冠肺炎科技攻关绿色通道项目申报,兑现拨付107万资金。其次,加大力度扶持“双创”载体,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企业及团队减免租金的“双创”载体在年度绩效评价中予以加分,优先推荐申报晋级。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拓宽创新券支持范围,加快资金兑现,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深化“科技三服务”工作,细化“组团联企”“1+1+1”等服务活动,深入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当好防疫工作卫生员、政企沟通话务员、惠企政策解读员、问题解决办事员,提振企业信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高端平台建设全速推进

  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新认定数字消防、精密基础件、绿色硅材料、功能性新材料应用、时尚低碳等5家市级综合体,推荐数字经济、龙游轨道交通装备、江山数字消防、常山精密基础件、柯城功能性新材料应用、开化绿色硅材料申报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目前为止,省级综合体到位省财政奖励资金2.25亿元,有力支撑了衢州市区域块状经济的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联合浙江大学、巨化集团开展省级实验室创建工作。

  加快推进高新区建设。持续推进衢州国家高新区、江山智能装备和龙游精密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新区建设,努力实现争先进位,提升县域创新能力。积极争创衢江特种复合材料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创新主体培育量质并举

  狠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合理分解2020年“双倍增”指标任务,市县联动,深入实施“双百”科技型企业“登高计划”。首次采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线上培训模式,吸引了300余家企业的500多人次参加培训,邀请省内知名专家讲解高企申报要点。

  修订完善《衢州市市本级创新券管理办法》,拓宽创新券使用范围,减化兑现流程。截至目前共发放科技创新券1677万元,使用558万元。2020年,市本级创新券兑现资金达114.87万元(涉及67家次单位),比上一年增长119.13%。

  推动进口替代,结合全市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实际,鼓励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梳理出11项进口替代和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择优推荐省委托项目。

  政产学研合作全面深化

  积极推进浙大衢州“两院”项目建设。牵头组织协调浙大衢州“两院”过渡楼、新院区项目、中试实验实训基地等建设及师生来衢保障工作,为衢州发展提供人才资源。

  上半年,科技局积极配合做好衢州市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研究院相关工作,协助中科广电衢州研究院做好2020年的省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牵头推进衢州市与正泰集团在衢共建“正泰集团衢州创新研究院”工作,做好与华夏航空、温州医科大学在衢州建立飞行娱乐终端研发生产项目和温医大衢州医学(药)创新研究院项目等合作工作。

  研发投入提升行动扎实推进

  科学分析衢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认真研究对策措施,制定出台《衢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主要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市县联动、部门联合、整体推进。全面推广应用“企业研发项目信息管理系统”。

  科技惠民工作扎实推进

  积极开展农业领域创新载体申报。指导衢江区做好迎接国家级农高园区创建现场考核工作。新推荐申报省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星创天地”4家,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1家。

  认真组织第七批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和考核评优,做好第七、八批市农村科技特派员的轮换交接工作,组织召开了市科技特派员座谈会,同时精心组织2020年市科技特派员项目申报工作。创新形式开展“云上”科技活动周活动。

  创新环境持续优化

  积极推进科技系统服务事项接入政务服务2.0平台,实现无差别办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好差评”闭环,推动科技政务服务由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积极推广运用“政企通”平台,将科技政策、制度、流程等融入“政企通”平台,实现科技政策“多入口、易互动、简流程、快兑现”等应用优势,大力营造简便、快捷的科技服务环境。

  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全主体、全流程、全覆盖的科研诚信体系。

  下半年,衢州市科技局将精准聚焦“5459”大产业创新体系,抢抓“新基建”布局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为衢州大发展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金融时报 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00004 重要窗口科技担当 2020-07-17 2 2020年07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