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生产效率提升了30%,一线员工减少了3/4,前4个月销售额同比增8.7%

凯泉找到逆势上扬的凯旋源泉

  本报讯  今年1~4月,位于永嘉的凯泉集团有限公司完成销售额1.13亿元,同比增长8.7%。

  “智能化工厂改造后,产能翻了1倍,但土地、厂房不需要扩充,反而腾出来了很多空间。” 凯泉公司总经理黄卫宁说。

  今年1月,该公司智能工厂正式上线并投入使用,与依靠人工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相比,由于率先实现“机器换人”,该公司不仅第一时间实现了复工复产,也取得了新一年生产经营的主动权。

  “打造智能化工厂以后,生产效率提升了30%,一线员工大概减了四分之三,在减少用工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用工门槛,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反而比原先还降低了,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单靠设备就能保证,员工只要把零件装上去可以了,而且设备的操作系统并没有那么复杂,所以我们现在招聘工人一般要求高中毕业就可以。”黄卫宁说。

  不单如此,原先需经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出来一件成品,现在从开始到成品一台设备就可以完成。比如DMG MORI卧式加工中心设备,就可满足年产20500台150口径以上泵体的加工需求,设备自动加工,人员参与度低,生产稳定,产品精度高,质量稳定。该设备可以实现泵体毛坯进去,零件成品出来,一道工序完成所有加工,很好保证了泵体各面的形位公差,并且可以做到一天内零件响应。

  “从客户进行对接开始,到产品交到客户手里,整个过程全在一个数据库。”黄卫宁介绍,原来所有统计数量入库出库数据都需要人工,实行智能化生产后,现在只要有空位就可以堆放,扫下二维码就可以知道该产品放在哪里,而且所有相关数据马上就可知晓。

  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减少内部流转时间等,公司还研发设立了一条装配测试包装一体化流水线,流水线可实现单件装配、自动测试、包装,然后成品直接回转到成品库,物料实现自动配送,单件上架,小件自动分拣,满足产能400台,年产103200台泵的需求。据悉,该流水线将于本月底投入使用。

  凯泉公司是国内集设计、生产、销售泵、给水设备及泵用控制设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泵业公司,是中国泵业的龙头企业。公司虽然从2018年才开始数字化工厂的改造,但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始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          本报记者 徐慧敏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凯泉找到逆势上扬的凯旋源泉 2020-05-19 2 2020年05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