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133 万余名白内障患者直接受益

精准防治还他们“看得清的权利”

“他们为什么能获国家科技大奖”

  本报讯 针对白内障发病机制不明、复杂白内障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以及国内外精准白内障防治水平差距悬殊三大难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带领团队历经11年的攻关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我国白内障防治水平全面提高。近日,该团队“白内障精准防治关键技术及策略的创新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早在2002 年起,团队便开始收集先天性白内障大家系,并对其致病基因及发病机制开展一系列基础研究。随着新技术的更迭,项目组先后运用候选基因筛查法、连锁分析、基因芯片、外显子测序等科研策略,成功鉴定并在全球首次报道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位点24个,占目前所有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的1/30,拓宽了现有的先天性白内障突变谱。

  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进一步选取了58个遗传突变进行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晶状体蛋白错误聚集和折叠是导致先天性白内障的关键机制,而蛋白质聚集又与晶状体内一种叫做羊毛甾醇的物质相关——当羊毛甾醇合成受阻,晶状体内的蛋白就会发生异常聚集。

  羊毛甾醇可有效逆转晶状体蛋白聚集,但这种化合物会参与胆固醇合成代谢,且脂溶性活性低,无法成药,必须研制替代物。功夫不负有心人,项目组以羊毛甾醇为先导化合物,对多个官能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了 34 个新分子实体。

  为进一步评估新分子实体对人类白内障治疗作用,项目组发明“荷包蛋”法,即通过人尿液细胞来源iPSC体外诱导成具有和人类晶状体类似结构和光学特性的再生晶状体。(下转A2版)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精准防治还他们“看得清的权利” 2020-01-21 2 2020年01月2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