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更普惠 让普惠更绿色
衢州健全体系推动绿色普惠金融
![]() |
让绿色更普惠,让普惠更绿色。在“两山”理论指导下,衢州农信将普惠金融的良好基础与绿色金融的创新元素相互融合,走出一条体系化、制度化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路。衢州市金融办经调研得知,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衢州农信共发放绿色信贷159.04亿元,较年初新增17.43亿元,占所有贷款25.25%,不良率仅为0.39%。
投放的绿色信贷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2.55万吨,绿色金融理念逐渐渗透到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
绿色导向科学分类
搭建金融机构考核框架
衢州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衢州农信通过探索建立区域性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实现绿色普惠金融和风险防控的有机结合,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以绿色银行评价、考核框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契机,衢州农信绿色普惠金融奠定了基调。
近年来,衢州市金融办了解到衢州农信主动“借力打力”,与中诚信公司开展合作,确定了行业分类、行业投向双维度绿色信贷分类标准,以客户绿色评级、贷款投向绿色分类双向规范绿色信贷标签,具体运用映射方法实现投放智能自动对标识别,在国家绿色金融“大标准”框架下完善了衢州农信特色的绿色普惠金融“小体系”。
为确保高效运行,衢州农信还升级打造了“4+X”工作机制,建立办事处单独考核总行、总行考核事业部、事业部考核专营机构的绿色专项考评体系。目前,衢州6家农商行已实现绿色金融事业部制度全覆盖,建立绿色专营机构(绿色支行)11家。
信贷配给精准输血
完善绿色信贷服务体系
截至目前,衢州农信创新绿色产品40余个,陆续推出“特色小镇贷”“绿色园区贷”“美丽乡村贷”“富渔相伴贷”等一批契合地方经济特色和农信业务实际的绿色金融产品,连续两年共有11个产品被评为衢州市“十大绿色金融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2018年12月,衢州市6家农商银行全面上线绿色信贷平台至今,经过动态完善,绿色信贷平台已实现客户和贷款的绿色程度进行有效识别和筛选,为专营机构提供较为准确的贷款申请准入、用途、环保调查等相关指标。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打通各界信息资源,绿色信贷平台动态数据库内还涵盖了环境表现、产业表现、社会表现三个层面,覆盖了国家产业政策、省市产业政策、地方支持产业、环境信息、环境影响、环境改善、安全诚信等多个维度,建立了符合衢州当地实际的绿色信贷环境和社会风控体系,有效提升绿色普惠信贷资产风险的可控性。
衢州农信负责人介绍,绿色信贷平台可将企业信贷客户划分成支持类、发展类、关注类、禁止类共四大类,并在系统中标识,根据绿色风险等级,配套相关的准入政策和信贷政策,尤其对绿色友好类企业将提供优先支持、利率优惠等特色金融服务。
村级服务填补空白
建设支农支小丰收驿站
发挥农信乡村振兴、支农支小先天优势,衢州重点推进以集“金融、电商、政务、民生”等服务于一体的丰收驿站为主的村级金融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从而使绿色践行延伸至支付结算、“最多跑一次”、线上服务、丰收驿站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等民生领域。通过资源的节约、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精普惠、深受益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叠加效应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目前,衢州农信6家农商行30万元以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比达24.27%,不良率仅0.2%。户数占比达75.98%,指尖办结率升至88.52%,位居全省农信系统前列。
以江山农商行为例,截至去年三季度末,该银行的324家丰收驿站及相关网点月均业务量达565笔,农户足不出村,借此办理业务,节省交通费近400万元。
征信体系理念植入
营造绿色低碳社会氛围
如何充分激发各家农商行的创新意识,将绿色理念植入年轻客户群,引导居民绿色生活,参与绿色发展,从而体验保护环境的成就感,并以此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性循环?衢州农信通过集思广益,从年轻客群的偏好追求、客户分层分类管理、精准化营销等途径探索特色化的绿色践行活动,向当地金融消费者交出了满意答卷。
江山农商银行个人碳账户项目实施13个月以来,已有51.47万市民参与。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用户只要通过绿色出行、绿色支付、办理绿色生活类业务均能获得相应积分,绿色支付交易量增长6倍之多。折算后显示,这一项目、行动减少碳排放3.54万吨,约等于每年371.78万棵树木吸收的二氧化碳。
衢江农商银行将碳积分应用与“绿梦森林”公益活动相结合,在衢江区云溪乡孟姜村江心岛边植树3000多棵,目前共吸引32700人参与,首批333棵树木完成挂牌认领,每500个积分可兑换公益树苗一棵,产生“绿梦森林”积分合计77.14万分,产生了绿色普惠金融知识普及的良好社会效应。
接下来,衢州农信将把让体系更绿色化,产品更绿色化,以绿色产品推动产业绿色,为衢州绿色金融发展贡献更多衢州农信样板。
黄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