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三农】

能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种植,每亩增产750~1000公斤

“浙蒲6号”瓠瓜值得好好夸一夸

  “‘浙蒲6号’瓠瓜新品种平均亩产量超过5000公斤,亩产值达2~3万元,每亩增效700~1000元。”近日,记者从浙江省农科院获悉,在浙江省科技厅农业新品种选育专项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瓠瓜育种团队应用传统育种结合现代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了能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种植的瓠瓜新品种“浙蒲6号”,设施早熟栽培比普通瓠瓜每亩增产750~1000公斤。

  “浙蒲6号”即使在冬季浙北地区不加温的普通大棚中也可实现正常栽培,在元旦前上市,可连续采收至7月上旬,采收期长达7个月以上。省农科院蔬菜所瓠瓜育种团队相关负责人吴晓花告诉记者,瓠瓜为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重要的特色瓜类蔬菜作物,居民喜食,市场需求量大。但瓠瓜喜温、怕冷,传统品种仅适于春季设施、夏秋高温季节露地种植,市场供应期短,种植效益不高。“浙蒲6号”新品种结合嫁接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在耐低温弱光性能上取得较大突破,能抵御长期低温阴雨的不良环境,因此能让瓠瓜的亩产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据农业部门统计,在2018~2019年冬春季连续低温、阴雨、寡日照的恶劣天气条件下,嵊州地区“浙蒲6号”仍增产增效,平均亩产量超过10000公斤,典型农户每亩产值高达3.8万元。

  嘉善县魏塘镇马家桥村的王学东夫妇,年种植“浙蒲6号”瓠瓜新品种8~9亩,一季生产瓠瓜约10万公斤,总收入达20~25万元,除去每亩5000元左右的农资支出,单季净收入15万元以上,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2010年以来“浙蒲6号”一直被列为浙江省推荐/主导品种,被评为“浙江省‘十二五’十大好品种”。以“浙蒲6号”为核心内容的“瓠瓜优质抗逆新品种选育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成果获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记者了解到,目前,“浙蒲6号”瓠瓜新品种在嘉兴地区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在浙江省种植面积占比达60%以上。同时,该品种为当前全国栽培面积最大的瓠瓜杂种一代,近5年在浙江、福建、湖北、安徽、山东、江苏等主产区累计推广5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4.25亿多元。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邵晖 邵敏 陈飘飘 


科技金融时报 【三农】 00008 “浙蒲6号”瓠瓜值得好好夸一夸 2019-12-31 2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