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三农】

猪肉贵族雪花肉,好吃还不贵

“绿嘉黑”身上的黑科技真的很黑

  “我们培育的‘绿嘉黑’黑猪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该品种猪体重达100kg,日龄比‘外三元’瘦肉猪只延长20天左右,而肉质风味达到甚至超过了地方猪品质。”近日,浙江省特级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徐子伟欣喜地告诉记者,由他带领的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营养科研团队培育的“绿嘉黑”黑猪,肉质鲜嫩多汁而不腻,出栏时间短,中国人自己培育的黑猪肉美味又实惠地回到百姓的餐桌。

  还记得儿时,那股浓浓的猪肉香味儿,始终留在记者心间。可是现在的商品猪基本上都是生长速度快、生长效率高的外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等“外三元”杂交瘦肉猪,这些猪在满足人们肉品消费数量上立了功劳。但随之而来的是,记忆中土猪肉那种“香鲜嫩”的味道越来越难找到。现在瘦肉猪的肉质风味已日益受到抱怨,而肉质风味较好的土种猪则因生产性能低下、肥膘过厚、饲料报酬过低而难以直接作为商品猪生产。

  让土猪肉似的优质风味肉重新回到百姓餐桌,又要让这些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接近“外三元”猪,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成了一道难题。为了攻克这道难题,徐子伟团队历时10年时间研究,从肌球蛋白重链类型与肌肉能量代谢特征、肉质风味形成之间的关联及其不同品种的遗传差异分析开始,直至基于肌球蛋白重链优化的国内外优质猪遗传资源杂交配置与世代选育,以及优质营养技术的配套应用,集成诸多黑科技,最终形成了肉质风味与生长速度俱佳的优质黑猪新品群“绿嘉黑”。

  比起常规猪肉来说,“绿嘉黑”又有什么不同呢?记者了解到,在肉质风味上,“绿嘉黑”比一般肉猪的肌纤维直径降低1倍,密度提高约50%,红肌纤维比例提高2倍以上,所以精肉细嫩红润,且肌内渗入充沛的脂肪,形成纹理漂亮的“雪花肉”。与此同时,该肉猪的肌苷酸含量、挥发性风味物质、呈味氨基酸等水溶性滋味物质等风味指标都大幅提高。

  与此同时,“绿嘉黑”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瘦肉率都比较高,同体重出栏时间比“外三元”瘦肉猪仅延长20天,而比地方土种猪则缩短3、4个月,良好的生产性能决定了它可以以实惠的价格端上老百姓餐桌。

  据悉,“绿嘉黑”猪选育专项课题由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和安吉吉成牧业有限公司及农科院科技牧场联合承担,目前已在海宁、安吉、桐庐、杭州临安等地饲养。徐子伟介绍,在实现优质优价的情况下,饲养“绿嘉黑”猪的经济效益可以比饲养普通“外三元”瘦肉猪增效5%至10%。

  去年11月15日,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考察省农科院时,在“绿嘉黑”猪肉展示台前,嘱咐徐子伟要让优质猪肉尽早端上百姓餐桌。

  今年1月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颁发了省农科院科研团队注册的“绿嘉黑”商标注册证。

  今年3至6月,经与浙一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该品种猪肉以“绿嘉黑”“浙一味”双商标推出,在联华超市的庆春、彩虹城等17家门店上架试销,“绿嘉黑”猪肉以其他柜台普通黑猪肉的同等价格,向市民提供了有“雪花”特征的高档优质肉,反响强烈。

  徐子伟告诉记者,鉴于目前育种工作与防疫工作需要,“绿嘉黑”猪群进入闭锁选育与扩群阶段,在完成闭锁扩繁之后,“绿嘉黑”将以规模化的阵容和实惠的价格,继续向广大市民供应。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邵晖 邵敏 陈飘飘


科技金融时报 【三农】 00005 “绿嘉黑”身上的黑科技真的很黑 2019-12-27 2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