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杭州互联网医院上线智能证据分析系统

判断是否“疑似侵权”,一键搞定

  本报讯  杭州互联网法院近日上线了智能证据分析系统,综合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将大量机械、重复的工作全部交给系统完成,法官们一键点击就能获得证据分析结果,为法官办案提供了参考,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据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介绍,当当事人提交证据后,系统会对所有证据材料进行分析比对,并根据审判习惯生成证据列表及对应的证明对象,自动排序、自动归类,直观呈现各类证据,方便法官审理,打开证据目录,各类证据一目了然。假如当事人提交的必要证据有所缺失,或者上传的电子证据和填写的证明对象完全不相干或上传错误,系统还会自动提示。

  目前,网络作家的烦恼是刚写好的作品过了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被别人侵权了。审理案件的法官的烦恼是案子涉及的侵权内容都要一字不落地看一遍。智能证据分析系统可以对原告文章和被告涉嫌侵权文章进行智能比对,两篇文章的重复字符数、重复段落数、重复百分比等信息一目了然,系统同时会给出“疑似侵权”与否的判断。

  官家辉以“盗图”为例,他说,现在网络上有些盗图者还会用修图软件给原图“换妆”避免被发现。但这些“小聪明”在智能证据分析系统面前依然无所遁形。上传原图和疑似侵权图片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图片作者、拍摄时间、修改时间、地点、相机型号、像素、分辨率等参数,并进行全面比对,综合色彩相似度、构图相似度、元素相似度、主体相似度等多个维度评估作品是否疑似侵权。

  对于视频和动画类侵权案件,法官也不需要再一帧帧、一段段去仔细比对,智能证据分析系统会直接识别案件视频帧宽度、帧高度、数据速率、比特率、帧速率、画面色彩构图等参数并进行比对,相同/相似的视频片段将以截图的形式单独展现,并标注时间轴,综合评估作品是否疑似侵权。

  此外,在网络金融案件审理过程中,金融借款计算也是困扰法官的一大难题。官家辉表示,智能证据分析系统根据案件交易明细和金融产品合同规定,可一键智能计算金融案件中的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其他费用金额,核算精准,计算过程有迹可循。同时,系统还会提示是否超过法定允许利息范围,为法官审案提供强有力的判定依据。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吴巍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判断是否“疑似侵权”,一键搞定 2019-12-20 2 2019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