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无缝对接
江干搭建多方协同联动创新平台
本报讯 环保产业已发展为杭州市江干区的“金牌产业”之一,多年来,该区集聚了一批优秀的环保企业,成长起一批代表性企业。为提升区域环保产业整体竞争力,12月12日,江干区环保产业政产学研联盟在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这是江干区环保领域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政产学研金”多方协同联动的新型创新平台。
据悉,环保产业政产学研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和创新资源集聚,依托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产学研平台,以及江干区环保企业等,构建政产学研金战略联盟。联盟将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行业人才培养、实验仪器装备共享等方面谋求合作,通过行业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区域环保产业,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邵林表示,今后联盟将引入更多高校高端的人才资源、科技成果、实验设备,解决区内环保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成本问题以及对高端智力资源等创新资源迫切需求,使企业发展能更上一个台阶,以此合力解决更高端的社会环境、环保问题。
据悉,联盟成立后将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如对接高校相关学科和专业,组织青年科学家走进企业,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联盟各类优势资源,助推联盟成员单位联合申报和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展产业发展重大和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和申报知识产权等工作。
此外,联盟还将建立内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科技人才等优先、优惠许可的使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在联盟内部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联盟还获得了3家金融机构的支持,联盟金融支持机构将促进企业、科技与金融合作,加强资本对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无缝对接。
据悉,环保产业政产学研联盟由江干区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会),江干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局,江干生态环境分局,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三校相关部门及学院(中心),以及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企业及相关金融投资机构等单位共同发起,首批联盟成员环保企业达27家。
本报记者 陈路漫 通讯员 邢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