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交叉融合产业体系
2019中国乡村振兴暨首届“一带一路”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杭举行
在深入探讨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不同国别不同历史阶段的乡村发展路径不同,可互学互鉴。近日,2019中国乡村振兴暨首届“一带一路”农业农村发展论坛在杭州市余杭区举行。论坛聚焦“农村改革”“数字农业”“普惠金融”等热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300多位农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会议。
论坛上发布了由中国经济信息社组织撰写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引领乡村高质量发展》报告。报告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研究了当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亟待关注的因素,认为当前我国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农村产业融合成效显著,日益向纵深发展,各地也积极探索多种多样且各具特色的发展新模式。
但值得关注的是,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简单地打破产业界限,而且需要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依托农业资源整合市场要素,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应针对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中的“堵点”“难点”,补齐“短板”,创新思路、强化支持、优化环境,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向纵深,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奠定坚实的基础。
报告多次提及,浙江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培育新引擎,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引领乡村经济的振兴。杭州市和余杭区坚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理念,成为浙江乡村振兴的实践地。
在“互联网+农业”模式探索案例中,报告将目光聚焦在余杭“数字乡村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上,详细解析了余杭在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城市大脑”的同时,大力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构建以科技创新、智慧赋能、数据驱动为一体的“乡村大脑”。
报告指出,通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余杭培育发展中国农业电商博览园、土冒网等一批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和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电商企业达5家;建设“村邮乐购”标准化农村电商服务站230个,村覆盖率达100%;建立余杭“三农”网红电商示范基地,推进塘栖枇杷等本地农产品线上销售,今年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产品网络交易额5.13亿元,增幅25%。今年前三季度,余杭实现农业增加值31.6亿元,增长9.9%。余杭正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打造新时代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余杭样板”。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高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