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人物】

徐杰 始终坚守一线的“中化工匠”

  今年国庆节前夕,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有限公司储运服务部徐杰飞赴北京,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宁高宁手中接过 “中化工匠”的荣誉证书。

  徐杰于2004年加入中化兴中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电仪技术员工,他化茧成蝶,成长为电气行业排头兵。他因高超的技术素养及敬业精神,3个月后便被提拔为变配电岗位班长。2006年,中化兴中岙山基地许多运行了十多年的设备已发生老化,设备维修工作量急剧增加,成立一支专业化的维修队伍成了当务之急。于是电气仪表班组应运而生,徐杰被选派到电气仪表班组工作。为了使高低压电机、登船梯、输油臂、搅缆机、电动执行机构等主设备完好率保持在99.8%以上,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夜晚和节假日在岙山基地度过,唯一记得的是他对工作的完成率是100%,在他手里从未发生一次因电气设备故障造成生产作业延期。徐杰随手从工作柜中抽出一本台账,是2016年的,那一年,徐杰完成了675张维修工单,确保了基地生产主设备完好。

  近年来,他主持和参与的“库区底油泵远程检测”“2#泊位输油臂前梯改造”“电动阀双回路快速切换”等近十项解决生产经营难点的课题获得省、市各级奖项,两个课题研究项目获国家级专利。

  在中化集团公司“科学至上”理念的感召下,徐杰不忘初心,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在团队老师傅的帮带下,业务技能快速提高,表现突出。

  徐杰面对一些生产设备技术难题常常深入问题核心,从源头出发,找原因、寻方案,不断尝试才获得了成功。

  近年来,随着岙山石油基地库区不断扩大,油库区域管线地下桥涵积水问题也日益突出,他和工务的同事一起参与了“兴中库区桥涵自动抽水系统”课题,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岙山基地由于十几年来边生产边建设,管线设置比较复杂,跨路及十字路口处的管线除了走高架以外,更多地选择地下,以桥涵形式出现,但管线经过桥涵处时也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最大的问题就是露天桥涵中的低位管线、阀门、支架、管线排污系统及连接附件等,每次大雨以后桥涵底下的阀门、管线如果不及时抽去积水就会产生浸泡的可能,极易产生上述管线及相关附件的腐蚀、老化及损坏。对于进出油业务相对繁忙的兴中库区,存在的安全隐患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库区的不断扩大而导致桥涵的增多,公司每年都必须投入不少资金用于桥涵的抽排水工作,费时、费力、成本高,一旦滞后,就会出现管线及阀门浸泡在水中的情况,造成安全生产隐患。

  开展“兴中库区桥涵自动抽水系统”课题的目的,就在于能够在连续下雨过程中直接、无间断、快速、自动抽水,全天候地解决桥涵积水难题,确保在桥涵底部无积水,减少人工成本,为公司节省因桥涵抽水所付出的额外支出,减轻企业负担,且不影响生产作业,实现仓储行业中库罐区桥涵积水历史难题以自动抽、排积水的形式给予解决,同时也为并轨及普及库区全面自动化进程开辟了新的技改思路。

  中化兴中岙山基地2号泊位承担着公司5000~100000吨级油轮靠泊作业任务,是公司最为重要的生产设备之一。但由于2号泊位使用的登船塔旋梯为三角梯,不仅自身重量大,而且占地面积较大,靠泊2号泊位作业船只中已经多次出现部分船型甲板无法放置登船梯,造成旋梯架空使用,严重加大了泊位作业安全风险。首先是旋梯在悬空使用中容易摆动,造成三角梯与船体部件相撞,容易导致在用三角梯护栏现在已经撞击变形;其次是由于三角梯自身重量较大,再乘以力臂作用,在旋转部位的力量以几何倍数增加,因此作业期间,登船梯由于受力过大曾出现扭曲变形现象;最后是原登船塔液压控制系统只完成了旋梯前两节的油路控制,而三角梯的角度只能根据船体相对高度自调节。因此在靠泊作业中旋梯位置摆放就相对困难,并且发生过扭矩和系统自锁等安全隐患。为确保泊位作业安全性、机动性,改造2号泊位登船梯前梯的想法在徐杰心中逐渐形成,于是和班组同事们一起成立专项课题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改造。他们历时9个月,三易其稿,提出了将三角梯更换成小梯,增加小梯液压油缸方案,设计出“前梯液压锁定+主梯浮动”装置,经测试效果非常理想。在船况复杂情况下改造后的登船塔成功地将前梯放置在甲板之上,角度调整操作灵活,油品装卸过程中也未发生悬空、过扭矩、碰撞和控制系统锁死等情况发生,课题研究和技术改造达到预期效果,从而解决了2号泊位多年存在的登船梯安全隐患。这一技改方案后来还被登船梯生产厂家采纳,新型登船梯产品还出口了越南等地。

  徐杰记忆最深刻的是对岙山基地油品储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改造。油品储罐的防雷接地是石化企业安全工作重点,岙山石油基地的每一座大罐都有两条滑动静电线,那是防雷的生命线,但是安装的传统静电线经常会出现外皮皲裂、线芯因进水氧化断裂现象,无法起到传递电荷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徐杰利用业余时间从各种渠道收集了11种不同材料的线材,并进行一一对比,最终决定采用pvc材料包裹的无氧铜线材,安装在C-26罐进行试验。一年以后,该两条静电线光亮如新,且因为包裹材料为透明pvc材料,能直接观察线材是否断股等实际使用情况,使维修监测更为直观。随后,新材料被推广到整个岙山库区的其他储罐上,解决了静电线安全隐患的老大难问题。

  中化兴中公司自兴源二阶段扩建完成以来,实际罐容量已经达到256万立方米,目前已有3000~30万吨级油码头六座,相应的设备维修和作业也随之增多,对库区设备的整体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也不断提高。但是无论是炎热酷暑还是寒风凛冽,徐杰都一如既往地认真坚守岗位,保障库区电器设备的安全运行。

  就在今年第9号和第18号台风期间,徐杰坚持在岙山抗台一线进行现场值班,并在库区现场进行冒雨巡检。风雨中,他接到抗台指挥部的指令,成品油库区水池积水过高,排水泵出现故障,急需抢修!他二话不说就钻进风雨中赶到现场,用其娴熟的技艺以最快的速度让排水泵恢复运转。刚回值班房坐下,徐杰再次接到指令,岙山基地25万吨级码头20多米高登船塔的电缆线在狂风中飘摇,必须立即抢修,否则会有断裂的危险。冒着瓢泼的大雨,徐杰赶到码头,切断电源,爬上登船塔开始抢修作业。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徐杰把电缆一段一段地加固,没有因风雨的吹打而有丝毫马虎。

  每次公司如果有生产设备抢修任务,徐杰都会责无旁贷地自己留下来,深深的责任感让他无法推脱岙山基地每一次抢修工作。前年一个夏天,调度接到成品油泵房报告,输油泵电机在装油作业时运转有异音,于是采取紧急停泵抢修。徐杰赶到现场后,通过对电机监测确实听到运转时的异常响动,但是经过全方位检查后,找不到具体的故障所在。徐杰用螺丝刀一头顶住电机,一头贴着耳朵仔细倾听,足足查听了半个小时,判断这有规律的异响可能是电机平衡块松动导致异音被放大,于是做了相应调整,清除了大泵电机运行的异音故障。岙山基地库区的大泵、储罐、输油臂等设备每一次抢修,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徐杰和他的团队,都没有因完不成任务而影响生产的正常作业,让他感到非常欣慰。

  徐杰的努力和付出,得到公司各级领导和广大员工的充分肯定,2008年,徐杰就被中化兴中公司聘为首批电气技师,并相继荣获舟山市职工技术创新奖、浙江省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人才证书,他带领的班组被全国总工会、团中央评为全国质量信的班组,并被授予浙江省工人先锋号、中化石油中心先进班组等荣誉。

  徐杰,就是这样一个一心坚守在一线、奉献在一线的时代工匠。

  应红枫


科技金融时报 【人物】 00007 徐杰 始终坚守一线的“中化工匠” 2019-12-06 2 2019年12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