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4+1”差异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目前,浙江银保监局持续推动“4+1”小微金融服务差异化细分工作,衢州银保监分局通过对接科技部门、下发实施意见、实地走访调研,推动辖内银行业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机构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轻资产、缺担保”情况,创新担保方式,有效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科技型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缺少抵质押物,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衢州银保监分局鼓励机构简化担保方式,向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或道义担保贷款,倾斜信贷资源,兼顾灵活与便捷。
浙江纪超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生产成套系统测量控制为主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些年来,公司一直致力于产品科研,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公司需要快速发展壮大,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该公司负责人黄建红表示,企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科研工作上,拥有授权专利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企业的80名员工中,超过一半是科研人员。因此,企业需要一笔资金用于原材料采购和基础设施建设当中。
泰隆银行衢州分行第一时间了解到企业的信贷需求,通过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发现这家企业科技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决定简化担保流程,以专利质押的形式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当即与科技局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杭州代办处”等联系,了解办理流程,最终为企业办理了250万元的承兑敞口,用以支付相关材料款,成为衢州市第一笔专利质押贷款,为衢州的高新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也开创了泰隆办理此类型业务的先河。截至目前,泰隆银行衢州分局已办理专利贷17户,授信金额3510万元。
衢州银保监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变无形资产为有形资产。银行业重点支持知识产权密集、发展前景可期的新设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提高知识产权质押“首贷”占比。注重发挥机构“头雁”效应,联合地方科技部门建立联席机制,选取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力度大、企业客户面广的机构进行多次调研,收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经典案例,研究总结实际执行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和对策。截至10月末,辖内43家科技型企业已享受到“商标贷”“专利贷”“人才贷”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涉及金额9526万元。
同时,当地应用机器设备抵押、股权质押,充分盘活企业沉淀资产。
新三板上市企业科润电力科技公司拥有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在发展技术的过程中面临资金不足、无资产可抵的困境,杭州银行衢州分行通过新三板股权质押向该公司发放贷款1000万元,有效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助力公司新技术研发。
衢州市万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主要从事机械零部件加工、钢铁铸件制造。2014~2015年企业开始转型升级,采购高端设备,提高产品精密度高和科技含量,目前该企业已被纳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大量流动资金用于生产设备的投入后,公司急需资金用于日常生产经营,企业已有的抵押物已经抵押,无法提供有效的抵质押物。基于此,泰隆银行衢州分行弱化担保,仅以股东担保及设备抵押方式为其办理授信500万元,办理效率快,客户连连称好。目前已办理此类贷款15笔,金额3588万元。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缪航宇 陈爽
□链接
科技赋能精准对接科技型小微园区
今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持续推动“4+1”小微金融服务差异化细分工作,衢州银保监分局通过对接地方科技部门、下发实施意见、联合走访调研,引导机构推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将全新的金融科技手段运用到小微园区服务中,有效缓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
建设银行衢州分行与中国电信浙江分公司进行全面战略合作签约,为小微园区开发“园区大脑”系统,根据全市的小微园区名单,指定联系支行、网点,安排专人对接相应小微园区,同时将银行相关金融产品植入系统,依托小微快贷等自助式全线上信贷产品,破解小微企业“缺信息”“缺信用”难题,为入园小微企业提供“最多跑一次”信贷金融服务体验;通过“入园贷”“置业贷”业务,支持入园小微企业购置用于自身生产经营的园区厂房,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推动科技型小微园区发展。截至10月底,通过科技赋能发放普惠型科创贷款小微企业贷款2255万元,贷款平均利率4.74%,远低于全市利率水平,主动让利科创小微企业。
泰隆银行衢州分行优化信贷流程,顺应客户需求变化和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将全新的金融科技手段融入到信贷工厂建设中去,强化现代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务中的运用,采用“金融科技+信贷流程再造”双轮齐驱的方式打造全新的信贷作业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上门金融服务,该平台可覆盖全行90%以上的信贷业务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