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经济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180位科学家携优秀项目对接浙江
![]() |
本报讯 11月28~29日,由浙江省政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科学家浙江行”活动在杭州和嘉兴举行。今年活动共有数字经济和科学仪器研制等领域超过180位科学家参会,48个项目参加路演,600多名浙江企业、创投机构、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高校院所专家代表参加对接,超过10个项目成果当场进行合作意向签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科学家浙江行”活动是2019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旨在发挥浙江在政府服务高效、民营资本活跃等多方面优势,为我国基础研究成果与浙江省产业发展之间架设桥梁,同时进一步探索科学基金成果应用贯通新机制。
在杭州会场上,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镇西、同济大学教授刘富强等专家代表带来了24个图像识别、大数据、智能控制领域的科研成果,并重磅展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两化融合联合基金16个资助项目的优秀成果。
杭州枫惠六和桥创投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参与现场签约的企业之一,总经理徐晶晶告诉记者,公司的孵化器一直专注于寻找并孵化通讯方面的先进技术,此次签约的是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程成的“量子点光纤放大器”项目。她表示,团队在深入了解该项目后觉得非常有市场潜力,希望在之后能够帮助此项目对接到更多企业,尽快实现商业化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李静海表示,当前世界正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本次与浙江省共同主办的成果对接活动正是以数字经济为主题,探索推动科学基金资助的优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探索新时期基金委与地方政府和成果应用方的合作新模式,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彻底打通关卡,破解实现技术突破、产品制造、市场模式、产业发展“一条龙”转化的瓶颈。
嘉兴会场也受到高度关注,汇集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达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24个项目分为光谱成像、工业工程和生物医药三大类进行路演。
此外,嘉兴会场还组织了科学仪器现场展示。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61所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等29家科研院所的130位科学仪器研制和应用领域专家,对231个仪器项目进行了展示。
本报记者 陈路漫 何飘飘 通讯员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