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青年科学家峰会】

“党政领导与科学家高端对话”聚焦温州高质量发展——

9支院士专家团队为温州“两区”建设支招

  10月26日下午,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党政领导与科学家高端对话”在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是一场政府出题、专家解题的跨界研讨——峰会前数月,9支院士专家团队围绕浙江和温州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结合所在专业领域选择课题。两院院士、一流高校学科带头人亲自带队一线调研,撰写报告,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是一台智慧碰撞、精准建言的学术盛宴——金力、顾朝林、瞿佳、李德群、杨小牛、潘德炉、潘云鹤、陈文华、穆荣平等9位“学术大牛”领衔的团队先后发言,分别展示温州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温州模式3.0、温州眼视光产业发展、温州电器产业转型升级、“两区”建设背景下温州民企转型、浙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温州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温州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温州创新型城市发展等九大课题调研成果。

  这是一次着眼未来、精诚合作的亲密牵手——活动现场,温州市政府与中国化工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5家国家级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能级。

  温州市市长姚高员与9支院士专家团队面对面对话交流,聆听专业领域意见建议,并向各位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成员表示感谢。他表示,温州将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大家的意见建议,将其作为温州创新实践的重要指南,推动各领域工作思路和举措再完善、再深化,真正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温州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金力院士团队——

  做大做强温州生命健康产业

  基于温州市产业的优势、短板和关键因素,提出要做大做强温州市生命健康产业的对策建议:要完善顶层设计,提升生命健康产业园能级;营造最佳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全球范围高知名度、强影响力的产业交流平台;促进“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强化要素资源支持;激发民企主体活力,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化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创业载体资源体系;架构最完善的产业资本体系和最全面的人才招引培训体系。

  顾朝林教授团队——

  温州应该优先考虑再工业化

  温州未来发展应优先考虑再工业化和集中集聚空间发展,即“温州模式3.0”。再工业化策略包括突破血缘和地缘经济纽带发展现代化市场经济,突破个体与合伙企业制度加快上市企业IPO,突破土地资源供给约束建设第四代生态产业园区,突破营商环境的约束大力推进招商引资鼓励温商回归。

  集中发展策略包括集中发展温州都市区,增加瓯江口平原和浙南工业用地投放,提升地区和零部件“规模经济效益”,按照“一主两副七组团”重组产业区。

  瞿佳教授团队——

  借力中国眼谷,打造眼视光产业链集聚

  眼视光产业是全球性的,但它在温州发展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温州医科大学的眼视光系统,二是温州建立了“中国眼谷”,三是温州在眼镜产业上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四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方面的强有力的支持。

  针对温州眼视光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承接外溢产业资源,政产学研资协同,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借力眼谷“赋能”作用,打造眼视光产业链集聚,改善人才环境,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温州,加强专项政策扶持,抵消区位能级劣势。

  李德群院士团队——

  电气产业要融合新一代信息及制造技术

  温州已形成了由一群高度关联的生产企业群体、供应商群体、销售商群体和其他相关产业以及行业协会构成的现代电气产业集群。随着新一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已有的产业集聚优势的基础上,要融合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超精密加工、激光加工、3D打印、再制造、先进材料等先进制造技术,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入融合,重塑设计、制造、服务等产品全周期的各环节及其集成,催生电气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

  杨小牛院士团队——

  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温州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民营经济创新史,一部民营企业家成长史。“两区”建设是温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主载体,把“两区”建设作为再造新优势、再聚新动能、再创新业绩的关键举措,树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一是进一步谋划创建温州联合创新研究院;二是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创建路径;三是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四是进一步推进新一代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潘德炉院士团队——

  要让民营经济下“智慧海洋”

  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构建智慧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温州发展海洋经济目标很明确,要让民营经济“下海”,让民营经济加入到海洋经济中来;促进海洋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打造海上花园;在智慧海洋方面要加强陆海统筹,通过智慧海洋的工作支撑温州海洋经济的智慧发展和特色发展;政府要支持民营企业“下海”,没有政府的支持,民营企业即使有资金也不敢“下海”。

  潘云鹤院士团队——

  走出一条温州特色的智能化城市发展道路

  温州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要加强以城市智能化与经济智能化双轮驱动为核心的顶层设计;通过城市数据智能中枢建设打通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诸多应用系统,实现城市大数据驱动下城市运行智能化升级;通过智慧城市产业生态建设,大力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并推动与本地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产业经济的智能化发展,走出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新型智能化城市发展路径。

  陈文华教授团队——

  温州时尚产业需要多重赋能

  温州应重点发展时尚服装服饰业、时尚鞋革制造业和时尚眼镜制造业,鼓励发展时尚创意设计服务业、时尚家居及休闲用品业、时尚文化体育用品业和时尚消费电子。并通过数字赋能改造升级,引领智慧链;创新引领高端转型,提升价值链;开放深化区域合作,重构产业链;平台支撑集聚集约,完善生态链;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优化服务链。

  穆荣平研究员团队——

  温州近期应紧抓“321”项目任务

  创新型城市发展是温州新历史阶段提升都市能级、温州模式2.0版的应由之路。针对温州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高端科创平台载体少、人才缺乏等痛点问题,结合机遇挑战、优势劣势分析,建议要面向2035年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加强社会领域创新、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四方面进行较长期的总体布局,同时应突出重点,在近期应抓“321”项目任务:夯实基础,引入3(1+1+1)个高端科创主体/设施,包括1个一流高校分校/研究生院、1个顶级院所、1个大科学装置;聚焦重点,构建2(1+1)个新型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创新服务平台,包括组建1个新型科创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孵化平台,即温州产业创新实验室,构建1个创新服务网络,即温州商业与创新服务网络;面向产业,试点打造1个未来(国际化)人才社区。本报记者 徐慧敏


科技金融时报 【青年科学家峰会】 00008 9支院士专家团队为温州“两区”建设支招 2019-10-29 2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