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产经】

推动诉源治理 再造数字诚信

杭州互联网法院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上线

  为推动诉源治理,从源头化解纠纷和实现网络空间信用再造,10月24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召开首个区块链智能合约司法应用上线。

  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自2018年9月上线后,催生出网络作家村上链保护网络知识产权、西湖龙井诉源助推乡村战略、5G+区块链+执行助推解决执行难等应用场景,特别是在今年5月长三角主要领导人峰会上发布了长三角司法链,进一步扩大了司法区块链的影响力和使用范围。截至今年10月22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司法区块链存证总量突破19.8亿条。

  此次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是司法区块链的“2.0版”。通过打造网络行为“自愿签约—自动履行—履行不能智能立案—智能审判—智能执行”的全流程闭环,真正实现了网络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全流程记录、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全方位协作。

  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了从生成智能合约、完成实人认证并签约、合同原文及智能合约上传至司法区块链、智能合约自动运行、合约无法执行后转入多元调解流程、纳入信用惩奖联合机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流程智能化。从司法区块链上较为重要的节点来看,我国唯一的法定时间来源于国家授时中心,常用的人脸识别技术来源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长三角司法链的相关法院均可对证据进行核验。同时,国内一些大型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机构、第三方存证机构也均已接入。当智能合约上链开始执行后,如果当事人违约7天以上,则进入纠纷多元化解程序,调解机构介入,相关调解数据进入司法区块链存证,并可在诉讼阶段推送到杭州互联网法院诉讼平台。当违约超过30天,则进入互联网法院诉讼流程,通过智能立案、智能审理、智能执行系统高效审理案件,快速处理纠纷。

  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王江桥介绍说:“杭州互联网法院将联合链上节点,努力实现在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的范围内实现智能合约的部署应用,确保电子数据安全流转,引导网络主体行为规范,健全网络纠纷化解途径。”通讯员 吴巍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产经】 00004 推动诉源治理 再造数字诚信 2019-10-25 2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