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温村的这片稻田,为何如此美丽?
近日,浙江省农科院在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召开美丽稻田示范区建设现场考察会暨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培训会。来自省农科院、省农技推广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绍兴市各区(县)农技推广部门、上虞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种植大户代表等共计90余人参加了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
培训会上,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和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的专家分别作了“基于生态防控的水稻农药减施技术”“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的主题培训,并现场解答了种植大户遇到的技术难题。随后,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美丽稻田示范区。
据了解,“美丽稻田示范区建设”是省农科院与上虞区政府的院地科技合作项目,以祝温村作为建设基地,核心区面积约200亩,示范区总面积约1000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由省农科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主持,专家团队涵盖规划、栽培、土肥、植保、信息技术等各领域,项目秉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产品安全、环境友好”的建设理念,依托省农科院品种和技术优势,集成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重点开展水稻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旨在通过优质稻新品种展示、两减生态种植示范、稻田景观建设等内容的实施,打造“设施完善、环境整洁、技术先进、过程清洁、稻米优质、农旅结合”的美丽稻田示范区块,丰富美丽乡村内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经过2年的建设,项目已形成“优质稻新品种展示区”“新型农机具应用示范区”“两减生态示范区”“稻田旅游景观带”“智慧农业和科普”等主题区块,特别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和生态防控农药减施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据测定,示范区内2019年度化肥投入量符合浙江省水稻化肥定额制要求,氮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16.3%~22.5%,农药减量25%。
与此同时,该项目还注重发挥农业技术的景观效果,构建稻田生态防控-生态沟渠景观带。稻田周边种植硫华菊、波斯菊,田埂上种植香根草、菖蒲、风车草等,这些非化学防控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稻田间害虫的种群数量,更减少了稻田养分损失和水体污染。
此外,2018年,示范区布置了“美丽稻田”彩色稻图案。今年,示范区还创作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彩色稻田图案,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而项目打造的“祝温生态米”也成了游客们归家时所必带的特色产品,为休闲旅游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支撑。
本报记者 柳扬 通讯员 陈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