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1版:一版要闻

浙江启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

每年投入1000万元补助一线农民工

  本报讯  由浙江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社保厅、省财政厅联合发文的《浙江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意见》已经出台。记者昨日从全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发布会上获悉,省总工会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和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的一线农民工提供补助,这标志着浙江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实施。

  浙江是制造业大省,同时也是农民工大省。根据《2017年浙江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和省人社厅提供的数据显示,浙江省农民工总量约为2300万,其中本省籍农民工约1387万人,外来务工人员900万,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调查显示,职工对企业满意程度最低的集中在职工技能培训方面。从大环境来看,职工技能培训的体制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技能培训市场还不能满足职工和企业的需求;从企业实际来看,还有近三成企业未按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仍需要各级政府、工会及相关部门予以督促和引导。

  《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总体目标是,到2022年,在有学历提升需求且符合入学条件的农民工中,每年资助1万人接受大专、本科学历继续教育;推动农民工实现高级工以上技能培训和晋级;通过学习免费开放课程为农民工提供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农民工自身素质和从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省总工会每年将投入1000万元,加上各级工会配补资金,共同资助入学农民工。资助对象为企业车间主任及以下的一线职工,且必须是本省工会会员,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以当年发文之日计算)。

  此外,“校企合作”“送教进企业”是“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亮点之一。省总工会将通过职工教育平台,引导省内重点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等院校,联合规模以上的企业共同办学,在企业、院校、社区内设立职工学习服务中心、服务站或服务点,为农民工学习提供线下的全程服务支持。承接院校将与相关企业共同研制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对接行业需求、岗位要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的教育和培训课程,建立校企双导师制,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本报记者 林洁


科技金融时报 一版要闻 00001 每年投入1000万元补助一线农民工 2019-10-11 2 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