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应用开辟城市集约出行局面
嘉兴校园辅助公交破解拥堵顽疾
![]() |
学生刷脸认证上车 |
![]() |
辅助公交司机端 |
学生上下学接送无序、滞留,长期以来困扰校门口交通出行。日前,记者通过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获悉,自辅助公交模式9月于嘉兴一中实验学校正式上线,仅1个月不到的时间,定制线路增加了45﹪至29条,日乘坐学生数由6月初上线时的250余人激增至637人,增加283﹪,以此推算,每年可减少3.7万辆次私家车出行,降低86吨碳排放量,大大解决拥堵顽疾并获得减排效益,深获社会各界欢迎。
在建设智慧交通“一中心三平台”政策指引下,借助科研院所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研制建设,嘉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并联席治堵、公安、教育等部门,指导公交公司在校园先行先试“打公交”模式,通过智慧应用思路打开了城市集约型治堵新局面。
时间换空间
“建”交通智慧大脑
与所有城市的学校周边交通“气候”一样,傍晚放学是嘉兴一中实验学校门口“最热闹”的时刻:2000余名在校生一涌而出,接送停靠的1800余辆次私家车艰难移动,客观上造成空间拥挤、通行阻碍。
相继采取的拓宽道路、加设车道、设置红绿灯并调整时长、错时停车、交通违法严管等措施未能根本结束交通拥堵状况。附近交警形容:“每一次临时起意的简单干预总显得力所不能及。”
“正发性客流暴发看似不平均,想要解决也非无迹可寻。” 嘉兴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公交管理科科长徐伟介绍,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作用于大运量交通工具调动,为精准施策带来契机。
中国电科36所下设的浙江嘉科电子有限公司是辅助公交的信息化平台研发方,副总经理管宇辉表示,辅助公交的设计理念在于以智能信息服务平台等网络手段,借助数据算法与分析,实现供需信息对称匹配,为特定社会人群提供定制出行服务。
提前预判、掌握需求是将密集的学生人潮迅速带离校门口疏散客流的关键。通过对包括1000名线上注册的学生家长在内的所有前期调研用户提交的出行时间、出行次数、停靠地点、目的地、乘车体验需求等大量数据综合分析后,项目软件汪工程师通过提取出行需求中的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基础算法模型;如果要解决更为庞大且细化社群(如枢纽站接驳、旅游专线等)的正发性客流暴发,则可组合多个基础模型,搭建更复杂的应用算法。
将这一模型以系统架构的形式协同,便可称之辅助公交的“智慧大脑”,即将潜在乘客通过App、小程序提交的碎片化五花八门的出行需求进行数据清洗、挖掘、管理、分析,计算出线路、站点、班次等最优规划路径,最终呈现于车辆、乘客的移动网络终端使用,再对这两个终端提交、反馈的信息实现订单管理、运营监控、线路管理等。
多向改单行
“构”交互式信息生态
杂乱无章的私家车接送带来学生出行的安全隐患,也整体消耗了抵达目的地的时间。目前,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这些“辅”字打头的公交基本保证18~35人的上座率。徐伟告诉记者,辅助公交调用了常规公交平峰期闲散运力资源,“解决了这所学校20%的学生出行,校门口减少了约600辆次私家车停放。”
而相比常规公交“固定线路等乘客”,嘉兴一中实验学校辅助公交实现了“以乘客意愿设置线路”,29条线路以固定班车的形式通往南湖科创中心、昌盛花园西区、双溪花园等不同终点,特别开通照顾到各年级学生的21时、21时30分班次,还在周末增设了通往平湖的住校生专列。
管宇辉介绍,这些线路根据已有客流走廊,结合了学生家长提前或实时选择购买、上报要求所确定及调整。“站点的设置根据乘客出行需求,匹配附近公交站点作为上下车点,乘客下站后到目的地的时间步行不超过5分钟。”管宇辉说,在保证上座率的基础上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站点设置,“相比开私家车到目的地,平均缩短了5~10分钟。”
值得关注的是,辅助公交的智能信息系统现已实现覆盖后台调度指挥、公交站台、辅助公交前端设备的生态闭环。
除了车载 GPS 位置数据与GIS 地理信息系统可实时查看车辆运行状态之外,学生以“刷脸”的方式识别上下车,“车载人脸识别”系统与家长手机实时关联,家长可以通过手机App全程跟踪辅助公交运行轨迹、关注学生乘车动态,随时获知学生所处位置、预计到达时间、实际上下车情况。
承担运营的嘉兴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和嘉兴市国鸿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经理张慧萍、周伟均表示,智能信息服务也改变了司机以往作业方式,车载信息显示设备无缝对接调度指挥后台,代替了人工,清晰准确地显示学生姓名、验证身份、是否请假等信息。为此,公司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专项安全生产制度、服务操作规范和作业计划规则,选派了驾驶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星级驾驶员保障学生群体出行安全。
固定变调控
“聚”周边动态辐射
嘉兴一中实验学校的局部出行“气候”与整个城市的交通“生态”密切相关,产生辐射影响。通过对近一个月辅助公交正式上线运营后台数据总合分析,嘉科电子得出:衡量最优路线往往没有数学上通过逻辑和算法,单方面测算两个站点间的实际距离长短那么简单,除了需要兼顾最短距离与较短通行时间的双重标准外,还必须重视场景复杂性因子。
“例如不同道路状况与通行情况、某些路段的施工与拥堵等都会影响路线规划是否适应实际需求。”管宇辉表示,散点乘客站点的取舍及盲区覆盖,涉及车辆、司机、维修保养、线路容纳能力等优化线路的合并与拆分,以及考虑到综合需求量与运营成本等因素,灵活匹配车型将是下一阶段辅助公交智能信息系统升级的重要一环。
徐伟表示,作为职能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将继续完善辅助公交App从搜集需求到组织开通的整套流程与细节设计,促使用户、平台、公交企业形成规范高效的合作模式,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计划联合教育等部门向嘉兴市区其他学校推广辅助公交,谋划工业园区、孵化园等企业通勤线路开设,使辅助公交助力营商环境品质提升。
管宇辉表示,辅助公交智能信息平台也将尝试在旅游景区、交通枢纽接驳、节假日群体、商业会展团体活动等特定出行场景发挥力量。
本报记者 赵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