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武江 科技创新教育的引领者
![]() |
右一为陈武江 |
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的7名学生前不久赴澳大利亚,参加2019年PEW国际电子制作大赛。经过激烈的角逐,该校学子在比赛中荣获个人赛一等奖7人,团队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学校荣获卓越代表队奖(本次比赛最高奖项)、教师陈武江荣获卓越导师奖。日前,南半球最大华文媒体大洋日报大篇幅报道了2019年PEW国际电子制作创新大赛,特别提到了中国队带队教练陈武江。
个性发展得到兼顾
早在2012年,在海宁市高级中学,高一学生濮逸铖就能熟练地挪动着电脑鼠标,槽具中的小车按指挥前进、停靠、返回,墙上的触摸电视屏上,显示着控制这一系列动作的电脑程序。这是海高校本课程“PLC远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展示会上的一个片段。
从2012年12月28日起,在海高实验楼五楼微格教室里,先后有11项“PLC远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课程小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模拟交通信号灯、抢答器、流水灯、洗衣机标准程序、小车定点停靠卸货等多个实用性很强的项目。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颜钢锋教授作为该课程的辅导老师,出席成果展示会,并对学生的演示成果现场点评。颜钢锋说,海高的此项校本课程很有特色,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了数字控制工程技术的基本内容。“PLC是机器人技术最基础的知识。”他进一步解释,它的基础是时序逻辑,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程序来远程控制机械。
据悉,这项“PLC远程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的校本课程是海高教师自主开发、面向2015届学生的校本选修课程,目前有近150名学生选修该门课程。2012年9月,课程开发者陈武江带领课程小组编写的《用PLC远程控制洗衣机》教材,获得海宁市普通高中选修课程评比一等奖。“通过选修课程的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了兼顾,也为学校特色发展奠定基础。”海高校长说。
学生比赛屡屡获奖
PEW国际电子制作大赛是一项面向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的国际性赛事。PEW电子制作锦标赛在中国从1998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二十二届,而国际赛今年已经到了第三届。2018年,海高学子在大赛中取得2个团体第一名和13个一等奖。
记者近日在海高实验室见到了陈武江,他正在给学生们集训。陈武江说,这次是他第一次带队去国外参赛,特别有感触:“取得成绩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与不同国家的学生在大赛中相互竞争、交流、合作,最后结下了友谊且收获了经验。”陈武江还说,在墨尔本,当地老师有一句话令他特别骄傲:“你们中国学生每次来这边,都能给学生带来帮助和激励,激励他们更努力!”
在海高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很多正在训练的学生,刚刚从国外回来的他们正在备战“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国赛。据了解,7月6~10日,海高21名学生参加“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省赛并获得好成绩,有6人获青年组电路创新设计项目团体一等奖,另外还摘得个人一等奖13个。
陈武江和这21名学生最近还前往嘉兴,迎战“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第一站,在“太空探测器”项目取得了开门红,获得团队第一名好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海高人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坚持正确的育人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以科教创新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科普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及学生在科普实践中的作用。
创新教育有新突破
“思维方式在转变,看事情的角度也变多了。”“现在同样的作业比之前写起来快了近1个小时,平时做事也更有效率了。”正如该校学生所说,电子制作正在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动手能力、做事效率……
在采访中,陈武江说的有句话让我们印象深刻:“比赛奖是其次的,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逻辑思维能力是最重要的。”
陈武江今年62岁,是一位物理老师,早在两年前他已退休,由于对科技创新的热爱,也希望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更多学子,他才再次回到校园。
据了解,早在2012年,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陈武江在学校安排以及在海宁三易科技有限公支持下,在海高实验楼5楼,打造了“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实验室里有许多陈武江亲手制作的科技发明,有几样还获得国家专利及发明专利。
近年来,陈武江采用上课+训练的模式,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陈武江的科学创新教育作为海高重点突破重点发展方向,在嘉兴、浙江乃至全国各类比赛上都取得过不错成绩。令陈武江最欣慰的是,不仅是学生,家长们也反馈说,来这里学习、训练后,孩子们动手动脑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陈武江笑着说道,2017年海高刚开设电子制作课程时,很多学校都还没有相关课程,经过他们努力和取得一系列成绩后,2018年开始,有些学校也开始开设这门课程,到今年,海宁市区大部分中小学都已经有这门选修课程。
陈武江说,退休回来继续工作,很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海宁教育更上一层楼,科学创新教育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好。希望孩子们在学校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学到方法、学会思考。量变的积累能达到质变,陈武江希望通过这样培养,海宁学生能找到一把新钥匙,有新突破口,也使海宁教育成绩上一个台阶。陈武江表示,希望在接下来的创新教育中,学生们能够加强对题目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当然,在陈武江看来,科学创新教育得奖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孩子们注重细节的严谨态度。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喜欢科技创新,也希望这些项目能够促进海宁教育的发展。
本报记者 孙常云 通讯员 洪旭朝 吴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