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产经】

小企业挑起3亿元设计大单

  在湖州微总部创新基地,一个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里,坐着五六个忙碌的员工。就是这样一家小微企业,承担起了3亿元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任务。

  这家企业就是湖州久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以开发、销售基于自主研发的控制器核心的自动化流水线控制系统为主要业务,帮助企业解决在产业结构升级时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所遇到的问题。

  小微企业大项目,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笔者日前走进久智自动化,听董事长沈强聊了他的科技创新创业故事。

  校企合作同创业

  1968年出生的沈强是湖州人,从17岁参加工作起就干着技术活。“我这可是祖传的手艺。”师从父亲的沈强笑道。

  不仅技术过硬,沈强也是真心喜爱这个行业,不断加强学习。1988年,他被送到浙江粮食学校学习,成为技术骨干后,又被送去学习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久他担任了国有企业的车间主任,继而成为技术厂长。

  然而,2002年沈强下岗了。“在国企干了近20年,突然下岗了,一开始很迷茫,不知道接下去该怎么办。幸好我还有点手艺。”沈强开起了一家小小的技术服务部,慢慢走上了创业之路。2010年,在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邀请下,沈强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久智自动化。

  一进入久智自动化,沈强就遇上了难题。当时有一个无锡的生产线项目,沈强自主研发的软件对应不上客户的产品,“我们的软件是通用化的,但对方的产品需要个性化。”虽然连续攻关了几晚,但是沈强他们依然拿不出满意的设计,这让他很烦恼。不过,与一位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老师的交流让沈强茅塞顿开,从此,久智自动化开启了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校企合作。“我们和学校合作已经近10年了。”沈强说,每个合作项目都由他和该校师生共同攻坚。

  中职人才挑大梁

  在浙江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有一条物料输送带,在其尽头是一个依据料位落差高度搭建的自动配料区,提升机把物料分门别类地传送到不同的存料罐内,这就是公司总投资3亿元的生产线,年产2.5万吨无碳钢包砖、3万吨连铸三大件,投产后将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这就是久智自动化的设计成果。

  2017年,与久智自动化合作了10年的浙江琰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把这个重要的生产线项目交给了沈强做。“这个项目的复杂性是以前的10倍以上。”沈强说,相比以前500万元左右的生产线项目,老客户的这个单子让企业档次也提升到一个新台阶。因此,沈强一丝也不敢懈怠,投入半年多时间,把生产线的设计全部完成。在办公室里,他向笔者展示了这套生产线的3D设计图,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数据与图标。

  设计这样的大项目,除了沈强,还有一批与他并肩作战的员工在日夜奋斗,他们大多毕业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自2011年久智自动化和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以来,每年都有二三十名该校优秀学生来企业实习,一些学生毕业后会留在企业工作,有的已逐渐成长为副总工程师、项目总监等。

  最近久智自动化新承担了德清的一个项目,从设计到施工,这些学生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了。“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学生虽然学历不是很高,但有不少是全国比赛一等奖、三等奖获得者,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派,他们已成为久智自动化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沈强说。

  “去年,我们的产值翻了一番。”沈强说,生产线自动化是大趋势,也是一块“大蛋糕”。他相信自己这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不断做大做强,最终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慎玥 马超奇


科技金融时报 【产经】 00004 小企业挑起3亿元设计大单 2019-08-06 2 2019年08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