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眼睛里有大爱”
——记国家科技奖、全国社会服务奖获得者吕帆
![]() |
北京的三月,春风带着融融的暖意。
“3·8”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正和中央音乐学院联合举办2018年度女科技工作者社会服务奖颁奖暨第十届“科学与艺术——相约国际妇女节”主题交响音乐会,科技界代表和女科学家代表济济一堂,欢庆自己的节日。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志珍与全国妇联副主席吴海鹰,共同为8位获得“社会服务奖”的女科技工作者颁奖。
在这获奖的8位代表中,有一位剪着齐耳短发、从浙江走出来的获奖者,她就是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吕帆。大会给她的颁奖词是:“她长年坚守医疗一线,把眼睛和视觉健康送给千万患者;积极投身公益,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贵州、新疆等欠发达地区,用行动守护光明;关注视光医学人才成长,推动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为健康中国献策发声”。
确实,吕帆为社会服务作出的奉献是巨大的,她是我国眼视光学科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推动眼视光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医学科研上,她主持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她重视社会公益事业,践行“小眼睛里有大爱”,和她的团队一起,在防盲治盲和青少年近视防控领域开展了大量社会公益活动,为我国视觉健康公益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十大女杰等荣誉,还入选了卫生部中青年新世纪创新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等。
在众多荣誉和鲜花的背后,是多少个焚膏继晷的日日夜夜,是多少的汗水和付出!
重视科研,破解致盲眼疾难题
吕帆1986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1991年获得眼科学硕士后一直在温州医学院从事眼视光学高等教育、临床和科研工作,并先后在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等进行培训、进修和作为访问学者研修,2002年在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获得视光学临床博士学位。
没有什么比失去光明更痛苦,视觉障碍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诸多眼部疾病,包括遗传性眼病、病理性近视等,成为导致眼盲不可逆的主要病因。保护人类的视觉健康,研究引发视觉障碍分子发病机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吕帆和研究团队站在国际前沿角度,发挥学科优势,从几个角度和路径进行科技创新,获得突破性成就。课题组建立了近视动物模型以及与之研究配套的小眼睛屈光客观测量系统技术,从机理上破解视网膜和脉络膜层面与近视发生发展相关的物质,也证明了光照与之关联的研究依据,该项研究为“通过户外活动防控近视”提供了科学基础支持,为全球性儿童青少近视防控作出科学贡献。吕帆的平台和团队的年轻科学家们还发现多个与高度近视相关的基因位点,以及父母生育年龄对高度近视的影响关联问题,将病理性高度近视研究往前推进了一步,与近视及其视觉功能相关的系统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吕帆组建学科交叉融合科学家团队,包括光学工程、信息学、生物学和眼科临床学等,以创建极高分辨实时眼成像及分析技术为突破口,通过工程技术创新,解决了临床诊断和随访评估定性和精准定量问题,包括干眼诊断、接触镜问题、角膜愈合、人工晶状体位置眼内测量、眼底感光细胞和微血管相关疾病等,解决临床诊断标准化或早期诊断难题,干眼诊断和角膜愈合临床检测技术和标准已经在全国推广,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该方向的国际学术界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
创办首个眼视光医院
人人都需要眼睛和视觉的保健与医疗,婴幼儿的先天性眼疾、青少年的近视问题、白领阶层的干眼症、中年群体的老花、中老年阶段的白内障和眼底问题等,每个百姓在一生中都难免遭受眼疾之困扰。吕帆团队站在全球高度,深度挖掘“眼睛”的特别属性,即生物属性和光学属性,创办中国第一个眼视光医学高等教育专业,以临床医学为教育基础,将传统眼科与现代视光学有机整合,培养眼视光医学人才。近三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验证其前瞻性和科学性,三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国际学术界赞誉为眼视光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成为与国际名校合作的基础,走上国际高地,在世界上贡献中国力量。
吕帆与其同事们提出“看得清楚、看得舒服、看得持久”的眼健康医疗模式,积极探索建立眼视光医疗保健服务新模式,成立我国首家眼视光医院,在摸索中创建集眼病诊疗和视觉功能矫治为一体的全新医疗体系。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医院目前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眼科),在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位列眼科学术影响力第一。医院一年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病患者约80万人次,已设有涵盖眼科学、视光学与视觉科学各领域的19个临床亚专科,拥有多项原创性诊疗技术,在屈光不正、青光眼、白内障、角膜及眼表、眼眶等领域达到国际领先,并把眼视光临床诊疗模式在全国推广,在国内倡导并推动建立了千所眼视光医院、眼视光中心及门诊部。2018年,组建全国眼视光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近1500家单位。
随着眼视光医疗模式的不断推广,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已经发展为国际知名的眼科中心,是国内眼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三大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单位。
医者仁术,为患者送去光明
2000年,吕帆作为第一位中国眼科医师,参与到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医疗志愿者工作,自此,吕帆开启了又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利用眼视光专业优势和所在医科大学人才医疗资源,开启与眼健康相关的公益慈善医疗,并把扶贫地区医疗服务人才培养也纳入了慈善公益的范畴,2006年开始逐步开展防盲治盲等慈善公益活动。
川藏青高原是一个海拔高、气候冷、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湛蓝的天空、成群的牦牛,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牧民却因为高原辐射强,生活条件差,极易患上白内障、胬肉等眼病,由于当地的医疗水平较低,无法进行手术,交通不便,外出就医困难,很多患者就只能任由眼疾逐步加重。
2012年,吕帆牵头发起“川藏青高原光明工程”,亲自带队到高寒缺氧、气候恶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川藏青高原腹地,开展公益防盲治盲活动。2013年7月中旬至9月上旬,温州医科大学、中国狮子联合北京分会和浙江分会等共同举办了“色达健康行”大型公益活动,一支满载着医疗物资医疗队,克服沿途的重重困难,披星戴月赶到了这里。吕帆和医护人员不顾海拔4000多米出现严重的缺氧等高原反应以及恶劣的气候,第二天一早就开始为藏民疹疗。周围的藏民闻迅赶来,等待检查和医疗的藏民很快排起来了长队。百余名医疗专家、护士全来自温州医科大学,这次公益活动在四川省色达县、康定县等地服务历时58天,共完成健康检查12809人,眼科手术1025台,验光配镜2029副。
至2018年,活动已连续进行了7年,募集公益善款和公益医疗投入2000多万元,共计高原服务时间192天,参与服务的志愿者614人次,开展详细眼科检查以及筛查26000余人,实施防盲白内障手术2342台,验光配镜3749副,发放防紫外线太阳眼镜达10000余副。同时,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人民医院等当地医院成立5个眼视光中心,建立5间眼科手术室、9家远程诊疗中心,定点培养眼视光医师10余名,为当地医疗水平的改善、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几年来,在吕帆的带领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公益服务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贵州、新疆等地,为近100万人免费开展眼睛的检查和治疗,为26000人开展了白内障扶贫手术。团队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华慈善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2019年,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吕帆组建团队,赴复建外交新国布基纳法索开展光明行,克服重重困难,在当地医院建立优质手术系统和高水平工作规范,为当地百姓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让近200名非洲患者重现光明,成为国家外交上的光明使者。
深入教学一线,培养基层人才
吕帆是温州医科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校长,2018年转任党委书记。她曾主导学校多项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关注国家紧缺医学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当前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现状,2010年学校率先在浙江省开展本科层次全科医生政府订单式定向培养,目前在校生2500多名,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单位。该模式以学生“下得去、用得上”的理念构建教学培养体系,以学生“留得住、回得来”的职后发展目标为宗旨,探索用人管理模式创新,该模式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得到时任副总理刘延东的充分肯定。她受邀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上专题介绍“温医模式”,“国标省统、县管乡用”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并向全国推广。
吕帆坚持深入教学一线二十余年,主讲《角膜接触镜学》《双眼视觉学》等课程,她主持的《角膜接触镜学》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主编的全国卫生职业教学改革实验教材“眼视光专业教材”入选教育部、卫生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眼视光学系列本科生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为我国眼视光学专业提供了第一套国家级的规划教材。除了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外,吕帆领衔的眼视光医学专业还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团队还先后获评国家级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
2017年5月,她在联合国总部以温州医科大学的特色发展历程为例作专题报告,向世界各国专家学者介绍中国的医疗和医学教育,不断提升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学术影响力。
她先后当选了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积极为医疗界和医疗改革发声,提出的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缺乏难题等建议,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几十年来,吕帆服务教学、医疗、科研和社会的工作获得了肯定。她现任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角膜塑形和近视防控学会亚洲分会主席、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视觉健康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曾任亚太区视光学会五人执委之一和世界视光学会主席团成员。
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吕帆将满怀信心,从春天出发,向新的梦想前进,再创辉煌! 卢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