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金融试验区

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分析报告出炉

创新药投资进入快车道

  近日,火石研究院发布了《2018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投资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模式和技术创新双向驱动成为投资主基调,抗体药物仍为投资“宠儿”,细胞和基因治疗投资开始进入高热期,长三角地区创新药资本吸引力不断加强。

  资本青睐模式和技术创新双向驱动

  《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仍主要集中在药品、医疗器械、体外诊断、医疗服务(非公医疗)等领域。创新药投资进入快车道,A轮、B轮融资布局加速;医疗器械后期及战略融资项目增长迅速;体外诊断、人工智能、医疗服务(非公医疗)领域的投资布局加速;移动及互联网医疗进入资本“收获期”;医药流通和医药外包渐受资本青睐。

  其中,2018年创新药资本吸引能力显著提升,全年累计完成融资案例数达110起,占全年融资案例总数的17%;披露融资规模约235.4亿元,占全年融资规模的33.4%。

  从增长情况看,融资数量和规模均有较大提升,分别同比增长27.9%和132.4%。创新药资金集聚优势明显,过亿融资案例数52起,占医疗健康产业过亿融资案例总数比重的31.3%;融资规模229.3亿元,占医疗健康产业过亿融资规模总额比重的34.7%。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金额TOP15的案例中,50%的案例为创新药研发企业,如腾盛博药、基石药业、天境生物、复宏汉霖、亚盛医药、天士力、同润生物等。

  抗体药物仍为投资“宠儿”,资本投入研发成果初显。58.2%的创新药投资案例集中在生物药领域,其中又以抗体药物的资本关注度最高,全年共有36起融资案例,合计完成融资规模约128.2亿元,分别占创新药投资案例数量和规模比重的32.7%和54.5%。在资本多年的扶持下,2018年抗体药物研发成果已经显现,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和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

  细胞和基因治疗投资开始进入高热期。2018年,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共有20起案例完成融资,是2017年融资案例数量的4倍;合计披露融资规模约26.25亿元,约为2017年融资规模总额的19倍。

  总体来讲,模式和技术创新双向驱动是2018年各细分领域投资的总体基调,单维度模式创新的红利开始衰退,盲目以资金换市场规模增长的“潮流”已经退去,未来资本将更加青睐新技术搭载相匹配的商业模式。

  长三角创新药资本吸引力增强

  《报告》称,融资集聚的空间格局未变,仍以创新要素齐全的区域为主。北京、上海、广东仍为医疗健康产业的主要投资阵地。浙江和江苏继续保持投资活跃度,均有76起案例完成融资,披露融资规模总计分别为69.3亿元和78.3亿元。成都、武汉等中西部重点城市的融资热度上升。

  长三角地区创新药资本吸引力不断加强。上海正加速成为全球医药产业创新高地,2018年上海药品领域完成融资35起,同比增长84.2%,披露融资规模119亿元,是2017年的3.5倍。江苏以苏州BIOBay、南京生物医药谷等园区为核心,在创新药研发中独具特色,2018年全省在药品领域完成融资21起,占全省融资总数的29%,披露融资规模61.3亿元,占全省融资规模总量的80%。浙江生物医药创新主要以杭州为核心,2018年全省在药品领域完成融资15起,披露融资规模10.4亿元。

  2018年全国医疗健康产业IPO上市企业26家,同比下降45.8%;完成募资规模476.9亿元,同比增长82.8%,募资规模创五年来新高。受A股IPO审核全面从严、上市规则修订等因素影响,A股IPO上市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2018年上交所和深交所仅有8家企业医疗健康企业上市。

  不过,随着2018年4月港交所宣布对三类公司推行新上市政策,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上市的数量明显增加。2018年16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是2017年的2.6倍,创近5年新高,占当年医疗健康行业上市企业数量的61.5%,成为当年风险投资退出的重要渠道之一。

  据了解,《报告》发布机构火石研究院是一家专注于中国生物经济区域发展的专业研究团队,以自主研发的产业指数评价体系为核心,提供行业趋势研判和区域对标解读相结合的研究解决方案。

  本报记者 徐璐璐 通讯员 殷莉


科技金融时报 金融试验区 00003 创新药投资进入快车道 2019-07-19 2 2019年07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