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该如何打造?
中英专家齐聚杭州建言献策
目前,我国已有400多个城市提出打造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未来其市场规模将达到两万亿元以上。智慧城市究竟该如何打造发展,这其中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7月16日,中英智慧城市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大卫·汤姆林森、基思·豪威尔斯等30多位中英技术专家齐聚杭州,以“智慧城市技术应用—挑战和解决方案”为题,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当中的前沿理论,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潘云鹤指出,中国的城市不仅肩负着管理重任,还承载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农业现代化等综合目标,这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不同于西方国家的重要特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类的空间模型由二元空间(人类社会和物理空间)逐渐转变为三元空间(人类社会、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简要来讲,智慧城市便是运筹好CPH三元空间,来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市民生活水平。现如今,许多地区都在探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中国城市经济的智能化和城市建设的智能化共同发展,势必推动城市与经济的协同进化。
“一座城市的格局通常会维持百年,设计层面若出错,一错就是一百年。为此,社会各界都应当增强对城市设计的关注,使得技术对智慧城市的作用更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英国学者、数字格林威治智能城市战略专家Allan George Mayo表示。“做顶层规划一定要结合该地未来五年乃至更长远的愿景,同时要按照城市存在的局限予以改良。”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翔在会上简要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案例,他表示,对于一些老城市则更要围绕城市管理、产业经济、民生问题进行顶层设计。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所所长李公立指出,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已从1.0阶段走向4.0阶段,由政府主导建设逐渐转变为政府、开发平台、社会投资者、本地企业多方合作建设。
在讨论阶段,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的发展核心在于依靠现有技术对城市进行重塑与升级,因此对于智慧城市的思考要以城市发展为中心,找准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共性需求。
安特勒公司主管Aaliyah Ansari表示,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城市生活中的各类数据将得到更好的应用,城市居民在享受更多便利的同时还将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当中。
全国智慧城市标准委员会总体组组长吕卫峰在会上指出,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中英智慧城市标准化合作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未来还将与英方就更多合作机制进行探讨。
据了解,本次研讨会活动为期两天,由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主办,浙江省发改委、省科协、杭州市余杭区政府等联合承办。院士专家还实地参观了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并参加余杭智慧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座谈会,为浙江智慧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问诊把脉。本报记者 付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