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体育现代化创建,建设一批老百姓身边的高质量体育场
浙江将打造10~15分钟体育活动圈
本报讯 7月16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发布会,介绍和解读体育现代化创建特色和亮点。
据介绍,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经国家评比达标表彰协调小组批复,以3年为一个周期。
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郑瑶表示,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工作有良好的基础,无论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总体上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据悉,2018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41.3%,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2.9%,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16平方米,国民体质综合指数跃居全国第二。
自体育现代化创建通知下发后,全省各地创建热情高涨。目前已有杭州市西湖区、宁波市北仑区、湖州市德清县、嘉兴市海宁市、绍兴市柯桥区等 31个县(市、区)提出申报意愿。
浙江在体育现代化创建中设置了必备指标和考核指标两类,其中必备指标设置了健康浙江考核体育工作、体育现代化乡镇(街道)达标率、建成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体育中心)、“四提升四覆盖”全民健身工程、清廉体育建设等5项,不设分值,只设任务,即5项指标是大前提,是一票否决指标。考核指标包括政策保障体系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健全、体育健身指导科学、场地设施供给充足、体育组织城乡覆盖、赛事活动开展广泛、后备人才建设增强、产业规模不断提升8项。
浙江省体育现代化创建还设置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3级建设标准体系,以推动基层体育工作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规范化、科学化,实现体育现代化创建手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浙江体育现代化创建虽然以3年为一个周期,但不一定要等到3年才考核验收,只要县(市、区)认为已符合条件并提出考核验收,经专家评估,对申请创建的县(市、区)按评估结果,符合5项必备指标且考核指标得分在90分以上为达到创建标准,即可验收通过。
在体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将突出健康浙江的考核应用,达到体育现代化,首先是纳入健康浙江考核的相关体育工作指标考核结果都要达到优秀。此外,在创建过程中要求各地根据数字浙江、数字体育建设的统一部署,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体育领域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同时,在创建过程中明确要求把体育工作主动纳入美丽乡村、“一带一路”、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未来社区等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中加以推进。
未来,依托于体育现代化建设,将陆续建设一批在老百姓身边的高质量体育场,打造城市10分钟体育活动圈、农村15分钟体育活动圈,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本报记者 张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