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在杭探讨智能驾驶如何影响汽车工业未来
AI让自动驾驶更精准更安全
本报讯 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百年以上的汽车制造历史,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汽车工业,将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工业的赶超点。6月26日,浙江省科技厅在杭州市萧山区机器人小镇召开“浙江美国智能驾驶及先进材料技术交流会”,来自美国凯特琳大学、马来西亚机器人协会的多位跨界专家与本土车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凯特琳大学被誉为“汽车工业界的西点军校”,该校常务副校长Dr.James介绍,学校在自动驾驶及车联网、电动车电池研发、车辆动力及底盘设计、材料轻量化等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有超过500家合作单位,这些机构涵括了联邦政府机构、国家实验室、全球500强企业。他希望通过这次交流,接下来能与浙江的科研机构和车企开展更多的合作。
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张学群介绍,根据相关规划,到2025年,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将超过80%,其中PA、CA级新车装配率达25%,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未来的智能汽车将是一个移动机器人平台,汽车雷达和摄像头等感知系统信息终端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控制器能像人的大脑一样进行中央决策,而电子稳定系统、自动变速器能像人的手脚一样执行指令。”张学群表示,当下智能驾驶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与复杂环境共融的高机动自动驾驶控制(AM)数字仿真与人机交互,标准、测试与法律、法规,以及研究型人才与大批量产业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改变未来世界的最大载体,汽车工业与AI会有怎么样的碰撞,交流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凯特琳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Dr.Jungme Park认为,过去的15年里,从传统的传感器监测环境辅助人类驾驶到实现自主驾驶,最大的难点是准确性,而AI在这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未来实现智能化自动驾驶的最佳解决方案,但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