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品牌】

水又绿了,天更蓝了

嘉兴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取得重大成果

  历经数年努力,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全市生态环境工作呈现全社会重视程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环境执法力度提升、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提升和环境信访量下降、环境风险下降的“四升两降”好态势。

  让我们来看几组水的对比数据:2012年是“五水共治”开启之年,也是嘉兴近年来水质最差的一年,市控以上断面都没有满足功能区类别要求,劣Ⅴ类水占比61.2%,水质属于重度污染,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仅为2.4%。2018年底,全市劣Ⅴ类、Ⅴ类水体基本绝迹(仅剩2个五类水断面),Ⅲ类及以上占比提高到41.1%。今年1到4月,Ⅲ类及以上水体比重提高到了53.5%,更可喜的是,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提高到了95.7%。

  再来看大气的几组对比数据:2018年,全市6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与2014年相比降低28.8%,优良率平均为82.9%,比2014年相比提升10.6个百分点。

  嘉兴市实现“天蓝水碧”有什么诀窍,一句话就是“有人有责,真抓实干”,嘉兴市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连续9年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大会,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统一设立市创建办,市、县、镇三级每年由党政主要领导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做到环境保护“有人有责”。

  7年来,全市上下合力,真抓实干,打好碧水、蓝天、净土、清废四大攻坚战。全市8847家企业工业污水全入网,294家重点企业刷卡排污,淘汰污染企业292家,开展七大重点区域整治,着力治理“特大烟囱”“大中小烟囱”,淘汰黄标车数万辆;2017年起市区三环路以内禁放烟花爆竹,全面系统解决全市固废处置难的问题。嘉兴是农业大市,2013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推进“拆违减量”为重点的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工作,生猪存栏量由2012年末的273.1万头减到目前的约18万头,并实现百分百的规模化养殖。全面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13座,全市788个行政村全部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同时在城乡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良好进展。

  记者在今年3月投入运行的海盐生活垃圾焚烧厂看到,全县的生活垃圾在经过2次处理发酵后经点火自燃,一举解决“垃圾处理难”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到明年,嘉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能力将达到7450吨/日,可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今年2月,嘉兴市召开动员大会,重点实施“1410”专项行动,即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一目标,深入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四场硬仗,全面实施南湖及运河水质提升,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臭气废气整治、固废处置能力提升等十大攻坚行动,确保到2020年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到2022年成功创建示范市。届时,嘉兴有望实现“水更碧天更蓝”的目标。

  本报记者 锡小平


科技金融时报 【品牌】 00007 水又绿了,天更蓝了 2019-06-21 2 2019年06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