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连支付联手浙江大学解决行业痛点
智能风控技术为金融交易保驾护航
本报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消费金融、小额信贷等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这些创新金融业态在给大众带来高效便捷体验的同时,也面临着欺诈、洗钱等各类风险挑战。而人工智能在新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和融合,正在引发金融风控行业的一场深层次变革。
为解决社会交易中因信用不良、团队欺诈等行为而造成的资金损失问题,帮助政府部门提高行业监管能力,连连支付联合浙江大学研发“面向海量高维异构电子支付数据的交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面向海量高维异构电子支付数据的交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是连连支付联合浙江大学,依托150多亿高维异构电子支付数据,通过特征工程、表征学习等方法,选取与各类金融风控应用相关的数据特征,并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与金融风控业务结合,从而研发出智能金融风控模型、算法与系统,以有效防范欺诈、洗钱等风险。
项目建成后,将广泛应用在电商以及金融领域,通过提供事前、事中反欺诈监测及风险识别,帮助用户降低交易风险,节约人力和时间成本,有效提高政府机构对互联网欺诈的监管能力。
“最初我们使用了规则引擎作为风险防范的手段,但是发现这些只能识别在规则覆盖范围之内的人群。后来我们将支付画像图谱创建出来,进行关联分析,最终我们基于组稀疏特征选择的社团团伙发现技术,能够基于更宽维度发现风险人群。”连连支付副总裁林颜双表示,本项目解决了行业痛点,并且具有三个突出的创新点,面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移动终端安全交易系统、基于组稀疏特征选择的高维异构网络社区团伙发现技术和支付交易用户全息画像,可以有效防范团伙欺诈交易和洗钱风险,为金融交易安全保驾护航。
连连支付与浙江大学已有10多年的合作历史。2016年,双方在多年研究和项目合作基础上成立了由浙大陈纯院士牵头的“浙江大学-连连支付软件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致力于大数据金融风控技术研发。经过一年的筹备,2018年底成立了由高文院士和陈纯院士领衔的连连支付院士工作站。
林颜双表示,这个项目的研发和落地,将推动浙江大数据风控技术的发展,促进全省传统支付、金融、电商等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徐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