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浙博举办“观众节”
文化需要认同感和归属感
5月18日,浙江迎来了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以 “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为主题,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倡导博物馆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浙江省博物馆也于国际博物馆日期间举办了以“博物馆在身边”为主题的第三届浙博“观众节”。
为弘扬传统、启迪未来,浙江省博物馆为这次“观众节”策划了“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和“对‘画’丰子恺”少儿漫画现场创作与展示、国际博物馆日传统技艺体验等一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同时,本届浙博“观众节”积极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作用,依托“流动的博物馆”和特色教育体验活动,让博物馆文化走出馆舍天地,走进社区、学校、监狱等社会的各个角落。
丰子恺的漫画作品简洁有趣、寓意丰富、老少皆宜,是美育启蒙和传播的极好载体。据了解,本次“以画印为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以巡展的方式将丰子恺珍贵的书画作品制作成对展陈条件要求较低的图板,并将这些图板分别带到三墩镇绕城村文化礼堂、余杭区汀洲学校、杭州市南郊监狱进行展出,将丰子恺构建的充满真、善、美的暖情世界带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增进公众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博物馆还于同日在孤山馆区主楼前举行了对“画”丰子恺少儿漫画现场创作与展示,邀请43位未来“小画家”,通过“以画印心——丰子恺漫画美育解读”图片展品解读丰子恺漫画中的画语,现场撷取漫画的主题立意进行再创作,展现传统漫画的创新表达。
结合本次“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的主题,传统技艺体验是本次浙博“观众节”的亮点之一,浙江省博物馆分别在孤山馆区举行“国宝墨影”传拓技艺体验和“舞文弄墨”活字印刷DIY体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这些古老的技艺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更为小朋友们开启了一扇新的历史之门。
此外,浙江省博物馆在本次“观众节”上举行了国际博物馆日特别讲座、博物馆课程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郑岩,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李震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为杭州的小朋友和大朋友们带来“龙缸和乌盆——器物中的灵与肉”以及“龙泉窑青瓷的委屈”等主题讲座,把传统文化与趣味知识带到大众身边。
据悉,为了帮助身心障碍人士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本次“观众节”上,浙江省博物馆还把围绕馆藏资源量身订制的“无障碍美育课程”,带到余杭区汀洲特殊教育学校,通过“无障碍美育课程”传播艺术的种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平等、参与、共享”。
本报记者 柳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