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纽扣的故事
科技强省新征程 青年建功我争先
——浙江省科技系统青年宣讲比赛优秀演讲稿节选
我是朱旭迪,来自省科技人才教育中心。首先,我想向大家展示的是一枚纽扣,它不会变身,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一枚平常衣服上的纽扣,但就是这样一枚普普通通的纽扣,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了新的感悟和认识。
去年春节假期,我和妻子利用婚假,对家乡临海的一些企业进行调研,伟星股份的徐总得知后邀请我去他的企业看看。
徐总拿出一颗纽扣告诉我,这是他们在日本展销会上看到的一款纽扣产品,非常符合他们企业的产品定位,之前公司内部技术人员对产品知识产权做了检索,没有发现问题,已经准备列入生产计划进行仿制。
随行的妻子就职于浙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她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日韩、欧美国家专利保护意识很强,专利布局比较严密,还需要进行专业化的检索,降低侵权风险。徐总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希望我们利用杭州更权威的专家资源对产品的结构方面进行再次检索,防止专利风险。我妻子回杭后通过全球专利数据库的分析检索,发现这款产品已经被韩国一家企业申请了专利,并在美欧多个国家进行了专利布局,伟星一旦生产销售该产品,就非常容易掉入专利陷阱。得知结果后,徐总专门打电话给我:“太谢谢你们了,我们单单开发模具就要20多万,万一摊上专利官司那就不得了。”
这次调研宣讲,我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一家企业挽回了损失,这让我意识到,创新一定来自务实的调研。只有真正了解需求,知道群众之所急,产业之所需,才能把握创新的方向。
我一直保留着这枚徐总给我的纽扣,正是它让我明白:我们应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产业类型,设计不同的宣讲辅导内容。也正是它,让我对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新的认识: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浙江国际科技合作正当时
我是陈晟颖,来自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
首先,想请大家先看一张照片。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大会,没错,这是去年11月我们在波黑举办的一场活动,上了新闻联播,还是专题播报,有1分多钟!这个活动,是受科技部的委托,厅里牵头承办,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的。我们组织了全国14个省市的企业到萨拉热窝,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李克强总理也为大会发来了贺电,他们的国家总理出席活动。
听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工作有点“高大上”?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只是搭建一个平台,真正“唱戏的主角”是企业,他们有的是面向前沿科技,希望寻求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有的是关注要素转移,希望探索对外合作的新渠道。而我们的工作,就是为这些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机会,提升浙江乃至中国的科技影响力。
为了推动企业创新而举办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对接活动,我们平均每年都要办10场以上。而这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根据浙江企业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一企一策”的帮助他们对接国外优质技术人才和项目,引进、消化、吸收,最终实现再创新。
省内一家化工领域的上市公司,通过我们与俄罗斯的国家科研机构合作,解决了多项关键共性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而且连原先对我们封锁的美国公司——道康宁也找上门来谈合作了。只有自身发展强大了,才能在合作中具有话语权,这个案例正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生动的实践。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叫孙凡,一位来自丽水市遂昌县的科技工作者,我今天与大家分享一家造纸厂的成长故事。
1982年的秋天,作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毕业生,20岁出头的陈万平怀揣着满腔热情,只身从山东蓬莱赶赴遂昌,成为遂昌造纸厂的一名普通技术员。
在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遂昌造纸厂一直是本地的骨干企业,然而这40多年的企业生涯里,遂昌造纸厂却逐步走向了技术上固步自封、发展上不求进取的歪路,慢慢地,从县里的骨干企业演变成了全国500家限改关停的企业之一。
为改变这一现状,县政府对造纸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制,凯恩特种纸研究所应运而生,研究所领导大胆启用了当时才20多岁的陈万平担任研发主管。经过努力,陈万平带着大家终于攻破SM2型电解电容器纸项目,而此时,研发团队里的所有人都瘦了一大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持,才换来新技术的研发,而新技术的研发不仅彻底解决了落后工艺造成的河流污染,也让凯恩华丽地蜕变为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
丽水的城市发展起步晚,底子薄,我们科技工作者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因为我们穷过,所以我们对科技发展情有独钟,因为我们伤过,所以我们坚持企业发展的同时对污染保持零容忍。作为浙江省的后花园,作为全国两山发展理念的先行者,丽水将集中新一代科技人的全部力量,肩负起探索科创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
创新生态也是金山银山
我是赵长伟。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认为,创新生态也是金山银山。
我的理由有以下四点。1.从创新本身看,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而创新生态已成为当代社会决定创新质量的基石。随着人类的创新活动从1.0阶段的线性创新、2.0阶段的技术创新体系,过渡到3.0的创新生态系统阶段,优良的创新生态已成为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2.从全球维度看,加快创新生态建设已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纷纷将创新政策的着力点聚焦到了创新生态的营造上来,甚至上升为国家战略。3.从全国来看,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发展,已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4.从浙江本身看,打造更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是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推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创新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多次对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把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作为创新驱动的关键引擎全力抓好。
二十年深耕一张“纸”
我是来自衢州市衢江区科技局的胡逸阳。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二十年深耕一张‘纸’”。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无疑是科技界的最高荣誉,也是每个科技人的梦想。骆志荣曾经在心里幻想过这一天,却没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2018年1月8日,从北京传来喜讯,由浙江夏王纸业完成的“高性能纤维纸基材料制备技术”科技成果荣膺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则刷爆了朋友圈的消息,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多少个尚未破晓的黎明,是骆总工伏案实验的见证,多少个星空奕奕的夜晚,是他反复测算的伴侣,生产线上,一次又一次的投运,换来了衢江区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位总是笑容腼腆的技术总监,对“纸”痴迷至深,这,只是衢江千万个造纸人的缩影。
一个厂,一群人;二十年,磨一纸。他们是工匠也是艺匠,是实践者更是创造者,他们是衢江高档特种纸二十年的缩影,他们见证了衢江高档特种纸二十年的成长。
衢江盛产毛竹,自古以来就有用毛竹腌料进行造纸的传统。1998年,在当时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衢县,突破性地提出了“工业立县”的理念。二十多年来,衢江区从有区无城向产城融合转变,从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迈进,从绿色发展向高质量发展提升,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
2018年衢江区特种纸企业产量超60万吨,占全国特种纸产量10%左右,经过近20年时间的历练,衢江高档特种纸正奋勇迈步,奔向新的台阶。
人才回流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我是唐梁吉。今天,我宣讲的主题是“人才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2017年10月份,我接受市委组织部安排,作为一名第一书记和农村工作指导员被下派到淳安县王阜乡郑中村进行为期2年的驻村工作。
王阜乡是淳安县最偏远的乡镇,从杭州到村里需要自驾开车4个多小时。
我在村里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村民们白天总是聚集在村里主干道上,抽烟、聊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是因为没人打扫卫生吗?不是,村里每天都有保洁员进行公共区域垃圾清理。是因为没地方扔垃圾?也不是,村道上面每隔几十米都有一个垃圾桶。
为什么村民的卫生意识这么薄弱?后来,经过一段时间调研,我发现一个现象——村里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甚至50多岁的中年人都很少看到,别说拥有新思想、新理念的年轻人了,全村连文化程度高一点的人都非常缺少。
鉴于我村人才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我抓住机会动员外出年轻人返乡,如利用新年假期外出工作的人才都回家的时机组织参加全村会议,鼓励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回家发展;另一方面,我想方设法挖掘村里可能存在的发展机遇,如充分利用村里的河流河段出租,进行石斑鱼养殖,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如利用小城镇综合整治的契机,带动全村各方面发展;再如充分利用市科技局农业专家资源广的优势,积极协助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给村民带来科技知识的同时,还向广大农户赠送蔬菜良种,发放果树、蔬菜栽培技术手册。
人才回流,不仅带回了技术和资金,还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想法。近2年来,村里的经营性收入从原来的几千元上升到现在的10多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只有深扎根 才能更好成长
大家好!我是来自厅办公室的李孙达。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关于科技青年成长、助力创新发展的话题,我的观点是,“只有深扎根,才能更好成长”。
今年清明放假期间,偶然发现一颗小竹笋。一周后,当我再次遇到这颗竹笋时,着实吃了一惊,短短7天时间,它竟然长高了这么多!
这让我对“毛竹的故事”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毛竹前期生长很慢,据说头4年仅仅长高3厘米左右,但从第5年开始,就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6周就可以长到15米。而在头4年那漫长的、接近1500个日日夜夜里,毛竹并没有停止生长,它一直在默默地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
毛竹的这种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科技青年,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的根基扎牢了,才能更好地成长。而要把我们的根扎深扎实,我认为重点要坚守好“三颗心”:第一颗是坚不可摧的忠诚心,第二颗是奋发有为的进取心,第三颗是如履薄冰的敬畏心。
俄罗斯有首叫作《短》的小诗里写道:
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就要打点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就已身处迟暮!
的确,一生很短,而青春更短。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科技青年们,让我们珍惜当下,深深扎根,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青春的精彩人生!
一线服务勇担当
我是浙江省科技开发中心尤施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一线服务勇担当,长风破浪书华章。
如果说创新驱动是“浙江号”长风破浪当之无愧的主引擎,是“浙江号”奋楫前行的第一动力,那么我们科技工作者特别是我们工作在一线的科技服务青年则更应该勇敢挺立在历史新方位的风口浪尖上,拼在一线促实效,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
今年1月30日,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感谢信,信中感谢我们从2015年开始组织人员深入跟踪该所研发的技术成果,先后组织15次和各省市及各类企业的对接工作,终于在2018年12月成功促成该所与省能源集团签署一揽子技术开发协议,开启了该所与我省国有企业合作的新篇章,为该所成果转移转化作出了突出贡献。一纸感谢信,三年深耕耘。薄薄一张纸,寥寥数语,是对我们科技服务青年多年来扎根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一线的莫大肯定。
我们20年如一日以“实干”“提质”“增效”“扩面”“造血”为发展路径建设科技评估品牌,以扎实的实践拥有省、市、县三级服务资质,评估报告多次获得分管副省长批示,我们成为湖南等7个异地评审试点单位,实现跨区域的品牌服务。今年3月,我们中心主任入选了以科技部李萌副部长任主任委员的首届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为全国科技评估标准化建设提供浙江素材。
科技的力量让父老乡亲家有所依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省最偏远山区庆元县的毛慧琴,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有所依”。
在我家乡的那片土地上,有这样一群如父如母一般为乡村振兴默默付出的人,他们来自于大都市,做的是高精尖,谈的是行业前沿,讲的是产业革新与未来发展。
这,就是习总书记关心倡立的人才服务基层、科技助推乡村脱贫的中坚力量,新时期乡村振兴的良心与科技担当——科技特派员。
省里委派、支援庆元的科技特派员有二十几位,其中有一位特派员——陆红法同志,自2011年起派驻我县百山祖镇,至今已有八年。8年间,他访遍每一家农户,走遍每一片农田,摸透每一寸土地,研透土地的性能和作物的成长;8年间,为了试种藜麦新品种,助农提高亩产经济,他远赴各地考察;8年间,他在偏远小镇百山祖常常一待就是两三个月。
像陆红法一样的特派员还有很多,乃至这样的群体还有很多。丽水市人社局负责对接实施“百名博士入百企”,庆元县组织部负责对接实施“星期天工程师”,一群群科技专家来到了庆元,担起了各自的职责,一心投入到了庆元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们坚守岗位,夜以继日,不忘初心,为的就是家乡父老,为的就是寻求科技的力量帮助万万千千家庭家有所依!
我负责阳光雨露 你负责茁壮成长
我是汪晓璐。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宁波达新半导体有限公司近日获得了启赋资本等7家投资机构总共3100万元的融资,估值增长为上轮融资时的4倍,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追加200万元的投资,累计投资400万元。
该公司于2013年3月成立于余姚市,同年10月即获得天使基金200万元的投资。2013~2015年,公司经历了研发、测试、送样,还未形成真正的销售。
经过漫长的技术验证,终于在2016年,公司推出多达二十种IGBT芯片,均为国内空白的产品。2017年公司销售终于实现大幅提升,突破千万元,为上年同期的3倍,也因此吸引了新一轮的投资。
这是天使引导基金已投190个项目的一个缩影。
宁波素有天使资本成长的沃土。五年前,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诞生了。五年来,天使基金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宁波实际的政府引导基金创新思路和做法,形成了国内独树一帜的“宁波模式”。
有别于其他政府性引导基金的常见母基金模式,天使基金摒弃间接投资只做直接投资。天使基金不仅跟投机构,同时也以个人投资者为跟投对象。
天使基金还建立了常态化筛选机制,五年来走访了近6000家次初创企业,常年合作互动的投资机构达300余家,投资人超过1000名。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在投项目中,2017年共实现营业收入超2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约50家已实现盈利,利润同比增长了40%。
创新决胜未来 功成必定有我
我是来自舟山市科技局的洪瑶。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创新决胜未来,功成必定有我”。
这里,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的一段儿时经历:他的父亲老罗杰斯是艾奥瓦州的农民。老罗杰斯喜欢农业机械,却对农业化肥和育种技术十分抵触,虽然他听说杂交种子可以抗旱高产,但无论玉米公司如何推销,他就是不肯使用。直到1936年艾奥瓦州大旱,罗杰斯家的玉米几乎绝收,而邻居家的杂交玉米产量却比常年还有所提高,老罗杰斯这才被说服,第二年也开始种植杂交玉米。这段经历使罗杰斯开始研究创新的农业技术和产品在美国的扩散过程,并于1962年出版了《创新的扩散》这本书。罗杰斯的故事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可以为创新做些什么?
一项科技创新从它诞生在实验室到被广泛地产业化应用,中间却隔着漫长的过程,这不仅需要科研人员付出辛苦的努力,也需要我们科技部门不断地推动和促进。为了使科技创新能够尽早地转化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这样行动起来:
1.做科技创新的“传播者”,引导社会形成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氛围和软环境。2.做科技创新的“开路者”,为科技成果的转化牵线搭桥、开山铺路,努力推动实现创新的供给和需求相匹配。3.做科技创新的“助跑者”,为科技企业节省费用时间,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的每个环节,让创新跑出加速度。
做好一名科技创新栽树人
我是来自宁波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的杨文智,我今天宣讲的题目是“做好一名科技创新栽树人”。
为什么要做好一名栽树人呢?2月15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提出,要把引进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些高能级平台当作“栽树工程”来抓,为宁波未来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带动高质量发展,甚至提出可以少修一公里马路,也要将资金用好,用到研究院的建设中去。
起初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在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等众多科技创新资源中要特定选择研究院作为关键抓手。通过学习和了解,终于逐渐知道了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大用处。
它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变速箱,以宁波的中科院材料所为例,其建立的新材料初创园里,有大量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
它是先进技术转化发动机,2018年新引进的以杨荣贵为主的创业团队成立的瑞凌新能源科技研究院,主打辐射制冷超材料降温薄膜项目,小小一张膜颠覆性辐射制冷解决方案,降温效果显著,最大温差15℃。
它是集聚高端人才的能源库。如吉利研究院集聚创新人才8800余人,国家、省“千人计划”累计5人,博士硕士超2000人。
研究院这么重要,我们也开展了大量工作,总结来说可以用“走理补实”四个字来概括。
走:实地走访。60家各类研究院,整整走了19天,了解研究院真实运行状况,掌握项目开展情况、人员到位情况、存在问题。
理:梳理汇总材料。特别是研究院发展遇到的问题,比如招行业匹配的人才难。
补:补短板,提方案,想对策。
实:抓落实。
为了跑出宁波速度,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从签约到揭牌用了12天。我们就是要跑接力棒,一级一级,一棒一棒跑,跑出宁波,跑出浙江,跑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