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要闻】

浙大学者发现肠道簇细胞的新作用

寄生虫能骗过嘴巴却骗不过肠道

  本报讯 在口腔中对苦味的感受,来自形似玫瑰花骨朵的味蕾。味蕾由50~100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负责一种味觉。近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力全研究员实验室对与味蕾结构相似的肠道簇细胞(tuft cell)的最新研究中发现,该细胞表达的苦味受体(Tas2rs)及其信号通路在检测线虫寄生虫旋毛虫感染及引发的II 型免疫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道,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罗晓翠,通讯作者为黄力全。

  簇细胞是一类顶端有一簇微绒毛的细胞,通常单个地分布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中。虽然它们被发现已经有半个世纪了,但对于它们的功能一直不清楚。直到最近科学家们才认识到,它们可能与病毒、滴虫和线虫寄生虫感染及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但是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黄力全实验室通过对常见于猪、狼等动物的寄生虫——旋毛虫研究发现,簇细胞在受到旋毛虫触发后会形成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激发免疫细胞“杀死”寄生虫。

  在本研究中,黄力全课题组发现簇细胞表达Tas2r苦味受体,而旋毛虫的外泌物、抽提液和苦味物质水杨苷(Salicin)均能激活在人胚胎肾(HEK)细胞里异源表达的Tas2r苦味受体和在体外培养的小肠类器官里的簇细胞。同时这三种刺激物在体内也可以激活肠道簇细胞,诱导产生白介素IL-25,造成簇细胞和杯状细胞(Goblet cell)的大量增生,通过腹泻形式达到消灭和清除寄生虫的目的。课题组利用基因敲除实验鼠及有关的生化抑制剂等试剂确定了参与下游信号通路的蛋白。

  本研究不仅为防止和治疗线虫寄生虫感染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理解苦味受体和簇细胞在其他组织中的功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黄力全介绍,寄存在未烧熟肉中的寄生虫可以骗过我们的嘴巴,但是骗不过肠道。“苦味受体照样在工作和检测中会发现寄生虫。”

  黄力全还建议大家平时可以吃点苦味食物,增强免疫能力,刺激簇细胞提高警惕性,通过不断“巡逻”检测病原菌增加簇细胞。

  本报记者 林洁 通讯员 柯溢能


科技金融时报 【要闻】 00002 寄生虫能骗过嘴巴却骗不过肠道 2019-04-02 2 2019年04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