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财经】

浙江银保监局打出服务民企组合拳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民营企业成长的沃土,多年来,在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方面涌现了许多“浙江经验”,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金融服务短板仍然凸显,迫切需要找准痛点,增加金融供给,解决融资难题。

  近期,在中国银保监会第207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浙江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包祖明向媒体介绍了浙江银保监局引领银行保险机构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系列创新举措,给民营企业传递出了阵阵春意。

  财经专栏作家、银行部门监管人士李庚南表示,基于上述思路,浙江银保监局创新思维,敢于担当,打出了联合会商帮扶、深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细分小微企业服务的监管“组合拳”。

  具体而言,针对信息不对称,浙江银保监局从金融体系内、外两方面发力,积极推动信息共享。一方面,在有机融合联合授信和债委会工作机制基础上,推出了联合会商帮扶机制。借助这一机制,银行机构之间能够实现企业经营信息、融资数据的共享与交叉验证,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缓解了信贷运行不同环节上存在的银企信息不对称,遏制了企业过度融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机制下,银行步调一致,能有效防止单方面抽贷、压贷行为造成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另一方面,浙江银保监局正在牵头建设“浙江省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相关数据向金融机构开放,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推动银行借助大数据提升风控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信用贷款占比。

  针对期限错配,浙江银保监局积极推动银行业改进信贷方式,合理提升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重,以科学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银行贷款期限与企业资金回流周期错配是长期以来企业融资方面的“痛点”。由于期限错配导致企业续贷、转贷困难成为当前企业融资难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成为风险传导的诱因。为化解这一“痛点”,浙江银保监局早于2012年就开始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探索推广年审制、循环贷等还款方式创新,推动银行续贷款与企业融资需求的无缝对接。最近,浙江银保监局在总结小微企业还款方式创新经验基础上,推动探索中期贷款内嵌年审制、中期授信内嵌预审制、循环式等服务模式。这一创新,不仅减少了期限错配下企业的转贷困难及成本,而且稳定了企业的融资预期。 

  针对服务错位,浙江银保监局通过融资监测,引导银行业细分市场,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企业融资难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更多地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即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与融资难的群体形成错位。浙江银保监局把小微企业细分为小微园区型、供应链型、科创型、吸纳就业型等4种主要类型,分别制定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金融服务,为解决金融服务错位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案。

  针对问责不科学问题,浙江银保监局着力推动引导银行机构改进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李庚南表示,当前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其背后深刻的原因,除了来自企业信息不透明、运作不规范带来的不确定性外,不科学考核激励与问责机制成为制约基层银行、客户经理服务民企的最主要因素。浙江银保监局从增强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出发,始终把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机制作为推进制度创新的关键,要求金融机构不简单机械问责客户经理个人,通过完善内部制度安排,激发信贷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这一监管导向无疑抓住了当前企业融资难的“牛鼻子”。

  本报记者 徐军 赵琦 


科技金融时报 【财经】 00005 浙江银保监局打出服务民企组合拳 2019-03-26 2 2019年03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