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企业春节不停工
记者日前走访诸暨多家机电、化纤企业后了解到,不少企业早早开工,有的甚至春节期间都没停工,开足马力赶订单冲刺开门红。
面对新一轮的竞争,企业信心十足,抓创新、稳市场、谋高效,不少企业新年还打算扩大生产。
方圆机电
600员工年初二开工赶订单
正月初二,浙江方圆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机器声隆隆,600多名员工放了两天假就回来赶制订单。
维修工徐瑞国是吉林人,在方圆机电工作三年,今年是第二年在诸暨过年了。他告诉记者,公司对员工十分关爱,虽然作为外地员工春节原本有10天假期,但他还是决定留下来。
“优秀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财富。”公司董事长方益军介绍,公司今年的订单充足,都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订单,“客户不放假,我们也必须跟上,员工们也都非常理解。”
不只传统发动机配件的订单满满,随着发动机线束总成的研发成功,大批量订单也接踵而来。方益军告诉记者,发动机线束总成被称为“发动机神经系统”,“电子化、自动化、电器化是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通过创新实现了传统产品的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转型,方圆机电产品质量和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从单纯的重型汽车发动机配件到发动机零部件的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开发。“我们有一支核心科研团队,三年前就与中国重汽开始了战略合作,参与新产品的技术研发和服务,客户只要告诉我们他们的要求,我们就能把他们的‘想法’变成成熟的零件。”方益军介绍。
方圆机电生产的汽车“心脏”部件,被安装进了导弹车、装甲车。玉柴机器、潍柴动力、美国康明斯等国内外名企高管经常不邀自来谈订单。去年开始,方圆机电投入400多万元进行信息化改造,着力布局数字化战略。
华海氨纶
为节后纺织企业复工备足原料
正月初二,在华海氨纶的生产车间里,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已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操作着设备,门口一辆辆大货车进进出出,运载着氨纶发往全国各地。
春节不停工已经是华海氨纶的“老传统”了。春节期间,公司1100多名工人依然坚守岗位。公司行政相关负责人说,一方面因为化纤行业特殊性,生产线属于连续性生产线,机器设备必须保持长期稳定运转,按一定工艺顺序进行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开年需求量往往很大,价钱又较好,特别是20D、40D、70D等氨纶品种供不应求,开足马力抓生产,可为节后纺织企业复工备足原料。
华海氨纶70%的员工来自外省,包括安徽、江西、河南、吉林等。考虑到大批员工不能回家过年,企业还特地安排了年夜饭,让这些没能回家过年的员工在诸暨也能过上一个温馨充实的开心年。“过年我们摆了80桌,几百人聚在一起特别热闹。”该负责人说。
德润化纤
工人轮班保证生产不间断
“这已经是我们第13个不停工的春节。”德润化纤生产负责人黄金勇表示,为了保证出货效率,公司春节期间也开足马力生产,130余名工人即使大年三十晚上也轮班上岗。
“企业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与员工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通过各种关怀来留住员工,并让他们发挥所长,让企业走得更快更远。”董事长赵建南说。为了保证员工能够在春节期间和家人团聚,十多年来,赵建南都自掏腰包给员工家属买车票,让家属到企业里来一起过年,今年春节有50多位员工家属来诸暨过年。
德润化纤自2006年成立以来,持续保持产销两旺势头,今年的订单目前已经排到5月份。“我们以市场为依托,确保每年开发两个以上新产品,满足客户多品种、系列化订货要求。”赵建南表示,今年企业将继续加大技改投入,通过设备更新、技术升级提高产品品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此外,还将继续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为公司发展注入新活力。本报记者 孙常云 通讯员 杨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