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第一针”卡介苗并非终生免疫
儿童结核病易被误诊漏诊
儿童健康问题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而儿童结核病,因其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漏诊。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所以,结核病又有“肺痨”这一称呼。每年3月2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重视这种疾病,加强防治意识。目前国内暂无适用于儿童的新型诊断工具或药品,痰涂片诊断困难、分散在儿童医院而不是专门的结核病医院、治疗标准不一等问题,都给孩子带来风险。
卡介苗为“出生第一针”,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目前,预防结核病最好的方法是出生就接种卡介苗。卡介苗对结核病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它主要能大大降低儿童患粟粒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重症结核的概率,但它并非终生免疫,不能保证接种者终身不患结核病,家长仍不能掉以轻心。
与成人不同,儿童感染结核杆菌多是初次感染,一般年幼儿童感染来自家庭成员,年长儿童感染来自公共场所。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等因素,儿童感染后,比成人更易发展为结核病。而且儿童结核病往往病情更重,患儿越年幼病情越重,死亡率也越高。
儿童结核病症状除了咳嗽、咳痰以外,还可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平时通常容易与肺炎、淋巴结炎等疾病混淆,造成漏诊、误诊。如果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家长应考虑患结核病的可能,尽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小儿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与他密切接触排菌的成人(如家庭成员、托幼机构保育员、学校教师等)。由于中小学生身体免疫力较弱,容易被感染。所以,生活规律、平衡合理的膳食、适当的户外活动有利于儿童增强对结核病的抵抗力。
由于结核病起初的症状与常见呼吸道疾病类似,患者往往会把结核病当成气管炎、感冒等治疗,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其实,如果学生身边出现有咳嗽、咳痰超过三周的疑似肺结核患者即需警惕,应该去传染病专科就诊,并进行痰结核杆菌和胸片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接受抗结核治疗,进行规律治疗。这样,不但治疗可以卓有成效,疾病传染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若家中或邻居有人已经感染肺结核,则需要避免与其接触,谨记隔离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严敏
链接》》》
学校结核病那些事儿
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人员密集,一旦有传染源发生,容易引起结核病的传播,每年全国有多起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肺结核离校园那么近,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控要把好五道关:
一、健康体检关:
学校把结核病筛查纳入学生入校体检及教职员工常规体检的重要内容,对发现的疑似肺结核病例,要到当地的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把传染源拒之校外;
二、晨检和缺课查因关:
学校要落实晨检工作,发现肺结核可疑症状一定要及时督促就诊,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追踪了解病因,发现疑似和确诊肺结核患者及时隔离治疗,阻断传播;
三、密切接触者筛查关:
学校发现确诊肺结核患者后,应及时组织密切接触者筛查,在当地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开展症状筛查、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光检查。
四、健康教育关:
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核心知识包括: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3.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6.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7.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8.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五、休复学关:
学校肺结核患者的休、复学管理应按《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的规定,由结核病诊治定点医院开具诊断证明,学校应做好休学管理和复课证明查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