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坚
(上接A1版)
企业、高校和新型科研机构,如何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座谈会上,巨化集团、海康威视,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分别谈了各自的思路和建议。
巨化集团总经理周黎旸提出,把高质量与争创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相结合,突出体现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落实在具体指标上。他表示,要通过强化自主创新,持续二次创新,力争通过各领域的创新,占领世界氟化工产业高地,打造电子化学材料产业洼地,守好传统优势化工产业阵地,确保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表示,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浙大在科研组织、科教融合、成果转化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在有效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同时,为浙江省高新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借鉴。王立忠建议浙江进一步重视高水平研究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大支撑力度,并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高新技术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在助推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西湖大学在集聚产业急需的世界顶尖人才,搭建国际接轨的科研公共平台,探索协同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上作出了突破。”西湖大学副校长仇旻说,学校计划重点在结构生物学研究和微纳加工工艺与应用两个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在服务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智力支撑“作用。
在认真听取各方的发言后,高兴夫要求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认真梳理,提炼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今年确定的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的重大专项。同时他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主动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说,要围绕“核高基”工作主线,聚焦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技术攻坚。“核”,即核心关键技术;“高”,包括高能级创新载体、高水平创新主体、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层次人才团队;“基”,指基础保障、重大基础研究和大科学装置及试验基础设施。
高兴夫要求,要健全工作体系,加快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一是上下联动,健全完善一把手抓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加强对自主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形成各地、各部门联动推进的工作体系。二是开放合作,“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精准服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措施帮助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解决在自主创新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报记者 张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