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体重减轻 未必就是好事
现年67岁的贾大爷,已有十余年的糖尿病史。最近一两年来,贾大爷的饭量大不如前,而且也渐渐地变得懒于运动,同时,体重也慢慢降了下来。贾大爷听人说糖尿病患者需要减轻体重,减重有利于保持健康,他还有些自鸣得意。然而,贾大爷不解的是,他的精力越来越差,而且越来越容易疲劳,同时血糖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这些症状的产生是因为胡大爷患上了肌少症。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青菊解释,肌少症即为骨骼肌减少症。在临床上,人体骨骼肌质量变少、肌肉力量随之减退,人也就因此变得易于疲劳,这些均是肌少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一般来说,年龄、体质、生活方式、生活条件、慢性疾病等5大因素为导致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肌肉组织是人体最重要的组织之一,肌肉中含有肌糖原,肌糖原是体内血糖的储存形式,因此,肌肉就相当于储存血糖的仓库,肌肉的减少,必然造成人体血糖调节能力的降低,也因此容易促使高血糖形成。同时,肌肉也是使用血糖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当人体运动时,肌肉需要的能量是从肌糖原中获得,肌糖原储存的血糖用完后就要从血液中获取。而血液中的血糖,是从人们吃进去的食物中获得的。运动强度增大,肌糖原消耗速度相应加快,就把食物转化的血糖消耗了,所以血糖就会降下来。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偏高,进行一段时间的运动血糖就会降下来,也正是这一原因。
李青菊提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会逐渐减少、肌肉组织的比例在慢慢下降,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多运动、增加肌肉含量既是预防糖尿病的良方,也是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型很瘦尤其是肌肉量少,借助肌肉自身消耗血糖的能力较低,就只能依靠药物降低血糖,治疗手段也就相对偏少了。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减肥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只是关注表面的体重,提高肌肉含量才是重中之重。一些人在坚持锻炼了一段时间后,不见体重下降,但能感觉到身上的肉比原来结实多了,这其实是值得庆贺的表现,因此经过锻炼体内的脂肪已逐渐转化为肌肉。这对于健康的人群预防糖尿病,对于已患糖尿病的人群保持血糖平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彭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