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加速进入,风险不容小觑 消费金融将进入新爆发期
我国消费金融在经历“强监管”阵痛后有望在2019年进入新的爆发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1月18日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而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
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吸引各大机构加速进入,但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过度杠杆、多头共债等负面因素困扰着行业发展。业内人士建议,金融机构宜借助金融科技的发展,加强自身风控能力,而监管则应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及功能监管建设,推动消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消费金融增量市场巨大
2018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6.8%,而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8.8%,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度的提高,其中不乏消费金融的支撑。
长江证券预计,2020年居民消费支出为43万亿元,消费金融行业每提高居民负债消费比1个百分点,即有数千亿元市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消费金融行业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本质性、方向性的调整。他认为,随着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加、消费贷款在贷款总规模盘子中比重增加、消费贷款中房贷、车贷等中长期贷款比重降低,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凭借其自身优势大力拓展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从而迎接巨量蓝海市场。
随着政策效力逐渐释放,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吸引着更多机构“跑步”进入这一领域。
基于不同消费金融服务客群及场景的分布,消费金融市场参与者主要被划分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三类。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信用卡和消费贷款两大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消费金融服务,同时也是消费金融业务扩张的绝对主力。
行业巨头旗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和部分网贷平台也在持续涌入消费金融行业,得益于天然的消费场景和便捷的产品体验,其增长尤为迅猛。BATJ早已完成消费金融领域的布局。百度拆分了“度小满金融”运营“有钱花”;腾讯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推出“微粒贷”“微车贷”等口碑产品,累计放贷规模已近2000亿元;阿里旗下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以及京东金融旗下的“京东白条”“京东金条”等产品,覆盖了现金借款、电商购物分期等业务。
更为值得注意的趋势是,互联网的“二线梯队”如今日头条、美团、滴滴、OPPO、携程等正持续入场。
防风险监管或向功能性转变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更规范的监管和政策环境下,2019年消费金融行业有望持续增长,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快速发展带来的金融风险亦不可忽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为1.89%,同比环比都有所上升。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表示,在宏观层面宽松以及行业层面回暖迹象的掩盖下,消费金融行业潜在风险依旧存在,如居民杠杆率快速提升带来的可持续问题、特定群体以贷还贷的风险问题、个别金融机构无风控放贷问题以及行业快速发展中伴随的个人信息泄露、数据非法交易及暴力催收等问题。
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消费金融行业的参与者需要搭建一整套完整的风控体系,从贷前、贷中、贷后全面管理消费金融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
此外,业内人士还建议政府建立完备的个人征信系统,将个人涉及的所有行业纳入征信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的信贷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从监管角度而言,促进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还需完善消费金融的监管机制,探索功能性监管。
薛洪言表示,鼓励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需要在监管指标差异化调整、鼓励创新、扶持中小金融机构等方面做更多细致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加强资金流向监控工作,防止宽松货币政策释放的流动性违规进入楼市等领域,削弱货币政策的效力。
向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