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三农】

专家是土的,文化是土的,规划是土的,用料也是土的

下屋村乡村治理整出农趣乡绪

  “连柴火都叠放得那么整齐,还叠出了图案来,真是太漂亮啦!”在天台县三州乡下屋村村民陈正寺家门口,几个客人站在柴垛边连声夸赞。

  听到客人的声音,正在制作扫把的陈正寺放下手中活儿,出门相迎。和往常不同的是,陈正寺并不着急让客人坐下喝茶,而是拉着客人到村里头转转。他高兴地说:“以前村里也没什么好看,这几个月我们村大变了样,已经变得有点景区的味道了。”

  位处山区的下屋村是三州乡政府所在地,是一块有着革命传统的土地。长期以来,该村环境面貌相对落后,虽几经整治,但脏乱差现象并未从根本上改观。去年以来,三州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瞄准“老大难”问题,集中力量,啃下了“硬骨头”,实现了美丽蝶变。

  村口的民房墙面上,是大幅的革命墙绘。在整治中,下屋村群众没有忘记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史。村里挖掘本土文化,投资150万元打造了红色烽火、历史记忆等三大街区,通过橱窗、浮雕、墙绘等文化设施,将历史记忆和文化故事串联起来。

  文化是“土”的,规划也是“土”的。乡里在邀请专业团队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群众的主体作用,多次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乡贤及乡土优秀人才组成“土专家团”,集思广益,为规划编制出谋划策。

  不仅如此,下屋村在环境整治中用的材料也是“土”的。山村经济并不富裕,农户家中的竹篱笆、缸罐、箩筐等,成了菜园、村角小品最好的装扮。而全村绕一圈,让客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家家户户门前的柴火。

  下屋村在家的村民大多喜欢用柴火灶,以前,乱堆放的柴火是全村环境的一大“败笔”。这一次,村两委干部将“败笔”变成了最大的“亮点”。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开展了“柴火革命”,每户派发一个柴火架,他们以“庭院”为主阵地,以柴火为“创意主原料”,以“实用”和“美观”为改造原则,把流传坊间的“狗稻米”“龙吸水”等传说体现在柴火堆砌摆放中,全村打造此类生态新景观50多处,让美丽乡村真正体现农趣,展现乡愁。

  影响群众生活的村内养猪现象也彻底得到了解决,乡、村干部带头帮助村民推销猪肉;臭气哄哄的猪舍被拆除,改造成一个个花圃;众多危旧房被拆除后,拆出来的空间变成了公共绿地和非遗展示点。

  在村内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前后用了半个多小时,客人看得过瘾,陈正寺也是脸上有光,他自豪地说:“上一次我们村环境整治排名垫底,这次听说排到了前几名,有好多个乡镇还带人到我们这里来学习哩!”杨德华 徐平


科技金融时报 【三农】 00006 下屋村乡村治理整出农趣乡绪 2019-01-18 2 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