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800摘笼人有望解放双手
日前,正在海上的浙岱渔15252没像往常一样生产作业,而是忙着给7000多只蟹笼“变身”。“有3000个蟹笼已经装上了自动脱钩装置,效果出奇好,一个新装置顶我原来两个人嘞。”船老大孙元锋通过微信小视频向笔者展示了船上的“新宝贝”。
孙元锋展示的“宝贝”,正式名称为“蟹笼渔船蟹笼自动脱钩装置”。“摘蟹笼看着容易实则不然,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渔民很想有替代方法。”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局牵头研发蟹笼自动脱钩装置并在试点渔船上应用。
岱山县目前有200余艘蟹笼船,一艘船有8000~10000个蟹笼,平均要配备4名“摘笼人”。
“以前蟹笼那个钩子特别难摘,身子还要探出去,也蛮危险。”岱山“摘笼人”应静迪向笔者展示了一只传统的蟹笼钩,看上去有点像回形针,想摘下时要用手捏住两侧往中间用力挤压。笔者试了试,两只手一起使劲都觉吃力。而在海上作业时,蟹笼起笼时频率为每分钟12个左右,一个蟹笼重5公斤,要求“摘笼人”单手在5秒内快、准、狠地将蟹笼从绳索上摘下。笔者注意到,应静迪的右手掌心长满老茧,摸上去好像老树皮。
新的脱钩装置带有弹簧按钮,在摘钩时只需轻轻一按即可。以单船万只左右的蟹笼数量计算,该装置可比传统方法节省半个小时。此外,该装置还设有回收传送带,这意味着在摘钩时不必再探身出去,安全系数大为增加。今年伏休季,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组织了三场现场观摩会,用现场演示的效果打消渔民顾虑。目前,岱山已有4艘渔船开始使用该装置。
山外村船老大陆宽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摘笼人’难叫啊,请人成本很高,我早就想弄这样一个装置了。”陆宽平告诉笔者,一条船的改装成本在10万元左右,虽然单次投入较大,但能减少对“摘笼人”的依赖性,从长远来看是笔“划算生意”。
据悉,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已出台了相关资金补助政策,通过“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最终带动岱山县所属蟹笼渔船和其他区县蟹笼渔船生产器械的升级。黄银凤 胡玲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