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改革需解决两大问题
第十二届浙江金融投资论坛热议金融改革与民企发展
“金融改革要进一步深化,需重点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真正形成以注册制、退市制为导向的资本市场框架和格局;二是实现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也就是解决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1月12日,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会长金雪军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十二届浙江金融投资论坛2018年会上,对如何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出了建议。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科技金融时报联合主办,主题为“防范金融风险,支持民营经济新发展”,来自相关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学会会员、企业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论坛。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浙江金融投资改革发展40年。40年来,浙江金融业不断发展壮大,“浙银品牌”声名远播,“浙江板块”异军突起,金融新业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日益增强。
论坛上,4位专家聚焦2019年金融领域发展的机遇和热点问题,以及浙江金融发展的新趋势等,进行了探讨。“浙江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诚信,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但如何把我们的社会资本诚信的传统发扬光大,这是我们要研究的。”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姚先国在“深化改革与浙江发展”主题报告中提出,要继承莫干山会议精神,使决策更加民主化,更好地沟通民间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郑勇军在主题报告中谈到民营经济新发展,他给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四个“新”的建议,即新常态思维,新的战略管理能力,新的商业模式,业务要有新的布局。
“科创板要成功,关键是实行注册制。”浙江科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晓峰在谈到“科创板与企业发展机遇”时表示,注册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要及时、完整、准确披露信息,严厉打击各种造假行为,对不合格的企业坚决予以退市。同时,陈晓峰认为,科创板对于行业、技术、财务指标等的限制都应该放宽。
论坛对2018年度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优秀会员进行了表彰。浙江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获得“2018年度浙江金融投资优秀企业”称号;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旭峰等9位企业家获“2018年度浙江金融投资杰出人物奖”;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CE0吴思进获得“2018年度区块链应用金融服务突出贡献人物奖”称号。论坛还公布了浙江省国际金融学会“专家智库”第五届理事会第二批专家名单,浙江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蔡亮等31位专家受聘。 本报记者 项逸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