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生态博物馆做活青少年“第二课堂”
最近,安吉县第二初级中学初一6个班级的学生走进安吉县生态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基本陈列展和古代金银饰品展,切身感受安吉深厚的历史底蕴。
安吉县第四期“传统文化教育月”活动于2018年10月25日启动,该活动是一项面向初中学生的长期教育活动,也是为未成年人开设的爱国教育“第二课堂”。据安吉县生态博物馆馆长黄卫琴介绍,为做深“社会教育”这篇文章,近年来该馆积极挖掘“第二课堂”,用心做活青少年课外教育。“每年集中时间安排学生进馆参观学习,除了最基本的听讲解之外,还会通过主题临展,让学习更有滋味。”她说,预计将接待全县17所初中的5000多名学生。
今年,该馆举办了符合学生口味的“地质自然资源展”,展览结束后,还将内容汇集成册,让学生带回,用来巩固消化。“明年,我们打算将临展与四季主题活动配套,一季度与春节相关;二季度与红色革命相关;三季度针对寒暑假活动;四季度与国庆主旋律相关,同年还准备展览馆藏青铜器。”黄卫琴表示。
做活“第二课堂”,更加注重青少年的过程体验。一改往年常规模式,今年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培训地点选在了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地,让孩子实地了解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知识;还前往大康等一批企业展示馆,深入了解县域支柱产业发展历程。同时,培训内容也不局限于乡土文化,还延伸至林业、农业、旅游等多领域。
为了让青少年有更深的“体验感”,今年博物馆还将一楼报告厅进行提升,改造成小型电影院,并在书吧增设更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等。
“青少年教育不容忽视,但‘第二课堂’很难做好,毕竟馆内资源有限,而且现在很多学校成立了考古社团,需要活动阵地,我们也有必要做活‘第二课堂’,为他们搭建更大的体验平台。”黄卫琴说,浙江省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去年年底试开馆,八亩墩国家遗址公园也在抓紧推进中。下一步,该馆可与这些点进行互动,形成安吉“考古大学堂”,通过考古夏令营等活动载体,让青少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也可以与周边的良渚国家遗址公园联动,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增长青少年的见识。赵新荣 陈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