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健康】

逆转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演变为胃癌

浙中医大二院已有近百例成功案例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近年来在临床中,已成功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严重肠化生病例近百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胃部出现肠腔型的细胞),在临床上有特殊意义,因为研究发现胃癌的标本中发现原有胃黏膜萎缩与肠化生的比例较高。这也是肿瘤医生高度关注和病人恐惧的原因之一。

  浙中医大二院教授陈卫建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有肠化生,肠化生是胃黏膜损伤的一种指标,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上皮变化。有学者统计,肠化生合并萎缩性胃炎者占65.5%,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随着萎缩区的扩大,肠化生的比例也增加。胃黏膜萎缩与肠化生不会一下子变为癌症(还很遥远),这种病变的胃细胞要成为癌细胞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定型,最终有3%~5%的病人会出现这种恶果。但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与病人心理上的持续恐惧,是加速进程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陈卫建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经验方,是受到国医大师、河北省中医院原院长李佃贵教授的启发而研究成功的。李佃贵在近年中医临床中逐渐形成独特的破解“浊毒发病” 机理学说。陈卫建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肠化生,都有“浊毒”淤积发病机理,病人一般都有“舌苔黄腻、脉呈滑脉”,采用“疏肝和胃、活血化瘀、解毒化浊、健脾和胃”四个阶段的调理,病人的胃肠化生最终可以逆转消失而回归正常。

  陈卫建介绍,在中医的传统理论里,早就有关于疾病 “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火毒和疫毒” 成因的学说,而李佃贵的疾病成因“浊毒”理论,是中医独树一帜的创新。陈卫建进一步解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病人,在临床回顾性调查中发现,多数是偏好油腻饮食,脾胃运化不好,逐渐产生湿浊,湿浊在人体中焦受阻,郁结不解,便会形成“浊毒”内壅之势,当“浊毒”瘀积在胃部,便会导致胃体失了滋润,胃腺体发生萎缩。而当“浊毒”作用于人体,便可导致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改变。胃炎、肠炎与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的出现都与“浊毒”在体内的堆积有关。

  运用“浊毒”原理还可以养生保健,这是这一经验方发现的意外成果。陈卫建介绍,现在有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吃各种补品,但能不能进补这些补品,还是要请教有经验的老中医,因为有些中老年人体内有“浊毒”,那么身体有可能越补越不利。他特别推荐一个简方给患有慢性病“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中老年人或是面色粗黄、皮肤油腻、容易出疹的轻度“浊毒”患者,可以饮用香兰茶,即藿香、佩兰各3克泡茶饮服,有袪除中焦湿气、振奋脾胃的作用。

  施水泉


科技金融时报 【健康】 00008 逆转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演变为胃癌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