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三农】

“古村落的生长要施好农家肥”

30位专家学者聚焦浦江嵩溪古村保护利用

  水墨嵩溪入画来。日前,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结业暨嵩溪村保护利用研究作品展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举行。

  嵩溪村始建于宋代,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村山明水秀,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着1500余间明清古民居、古厅堂。双溪一明一暗穿村而过,溪水明澄清澈。桥上民居,房下溪流,溪桥幽深凉爽,是全国罕见的溪文化景观。

  近年来,浦江通过“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湿地建设、清淤疏浚等综合治理行动,重新打造绿水青山的“两美浦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走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逐步走向“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之路。如今,行走在浦江乡村,青砖白瓦马头墙,红花绿树芳草缤,处处美景,村村如画,美不胜收。浦江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世外桃源般的嵩溪村正被越来越多的外地人知晓。但这个千年古村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然值得长期思考。

  今年6月23日,国家艺术基金“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在浙江师范大学开班,11个省市的30位专家学者参加深造。在经过42天336课时的集中授课外,学者们还耗时11天走访考察了浙江省10个地市32个古村落,深入系统了解浙江省古村落的基本情况,其中就包括嵩溪村。

  如何让老村古宅活态生长、焕发新生?主持该项目的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浙江师范大学乡村景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施俊天教授,在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浦江十分注重古村落保护利用和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因此,该项目最终将结业设计的落脚点聚焦在浦江嵩溪村。

  30位专家学者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创作,完成了一系列以“生长”为主题的结业作品。这些作品包含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方方面面,大到村落总体规划设计和各个空间节点的设计,小到家具、伴手礼等文创物品的设计,遵循传统又饱含创新,实用又不乏美感。

  浦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唯说,浦江是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像嵩溪村这样的历史文化村落还有20余个,浦江非常需要和欢迎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意设计人才,来把浦江的历史古村落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有韵味!

  为了创作出更贴近生活、更具生命力的作品,学者们入住嵩溪14天,与嵩溪村民打成一片,近距离观察他们生产的行为样态,体验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感受千百年生命的时光印痕,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实践与世界展开积极的对话,寻求多元解答,重新思考传统村落的发展进程,并力图展现历史村落的广阔未来。

  在展出现场,笔者看到一把铁铸“嵩溪椅”,设计者是浙师大的王陈辉和罗青石。他俩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村民平常习惯搬一把椅子,坐在街头巷尾闲谈。于是,他俩就结合嵩溪村村民的生活需求与空间本身的需求,设计了这把“嵩溪椅”。两位学者试图通过倡导设计的原真性,尊重存在的原生态性,排除过度设计,用极少的干预手段来表达设计师的态度——真正理解村民的生活。

  来自江苏盐城工学院的陈福阳,为嵩溪做村落规划的时候,找寻并追溯了嵩溪村的“生长起点”,梳理出了从宋、明、清以来的空间发展脉络。

  杭州慢布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林会群小组的作品关注的是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与开发。他们从品牌、空间、文创等方面做了一个共享公区和手作伴手礼空间的整体策划和设计,为提升古村民宿整体品质以及民居的保护利用提供一个样板。

  来自海南大学的王莉,以嵩溪村的暗溪为灵感,弃木利用创作了《溪·案》。几案采用传统手艺制作,案柜面植入暗溪形态,上下开启留间隙,木榫卯,可拆卸,无施钉,环环相扣,精谨秀劲。

  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是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直面的一项重大课题。“古村落的生长要施好‘农家肥’。”施俊天认为,在古村落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度商业化的方式,而是要立足乡村文化传统与生产生活实际,通过整体介入,学科交融,系统推进,为古村落“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保护利用项目,因地制宜地保住古村落的个性和魅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保护。

  方跃镇 蒋双庆 陈珊珊


科技金融时报 【三农】 00006 “古村落的生长要施好农家肥” 2018-12-28 2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