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病率高,更有年轻化趋势,而且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发病率都在往上走。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相关死亡事件的首要原因。浙江省中医院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要预防并发心脑血管疾病
最近,天气变冷。杭州63岁的方大伯连着发了几次心绞痛,严重时,捂着胸口,话也说不出来。这次晨起发病,脸色苍白,胸闷,咽喉感觉被什么掐住,喘不上气,好在老伴及时给服了药,才慢慢缓了过来,他觉得就像去了趟“鬼门关”,担心心脏随时可能要“宕机”。
“我周围有好几个‘老糖友’,有的得了心梗,有的得中风,半瘫痪在床上,日子过得非常糟糕。我很害怕自己也会变成那个样子。”方大伯隐约觉得自己心绞痛的毛病“根”在于患了十多年的糖尿病。所以,他急忙找到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海祥主任医师求证。
从事糖尿病防治临床和研究超过30年的倪海祥,一语道破了真相:“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对身体各种组织造成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带来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
倪海祥介绍,很多人知道得了糖尿病不好,但觉得这是慢病,吃点药就行了,就算有点血脂高、血压高或者其他症状,也觉得没什么。其实这些症状仅仅是“冰山一角”,一旦严重的并发症出现了,生活质量下降是“一下子”的事情。
“临床上,会统计糖尿病的致残率、病死率,患者不好理解这些概念,我就形象地和他们说,就是(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要花很多钱,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血管疾病,这也是糖尿病相关死亡事件的首要原因。”
倪海祥表示,糖尿病并发或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如果不能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有效控制,到了晚期病情加重,治疗起来就很困难。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控糖”的同时,要额外关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在注重降糖有效性的同时更希望它具有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和死亡风险的作用。这样的降糖药物才能真正带来更多层面和更为长远的获益。
倪海祥最不愿意看到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明显,除了危害眼、肾、肝等,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一旦出现中风、心梗,对家庭来说,负担非常重。到了后期,医生往往也无能为力,治疗也会劳民伤财。防大于治,在前期就行动起来,花的钱也会少很多。考虑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负担非常沉重,已成为对糖尿病管理巨大挑战。”
倪海祥建议国家医保部门在综合评估医保基金承受能力基础上,及时将那些对于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纳入医保,满足更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从而加大对此类疾病患者的保障力度,缓解患者的医疗负担。“用药方面,目前大多数的糖尿病药物纳入了医保。而对于一些新药和新的治疗办法,也希望早日进医保,关键是让老百姓早点受益。” 倪海祥说。
据了解,我国是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10.9%,已确诊的患者达1.14亿。年龄在60岁,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比没有糖尿病的同龄人寿命短6年。更有甚至,年龄在60岁,有糖尿病且伴有心脏病或中风的患者比没有这些疾病的同龄人寿命短足足12年。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2~4 倍。
从临床上看,这些年,糖尿病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倪海祥介绍,除了发病率高,还有年轻化。过去患者的年龄大多是六七十岁,现在二三十岁得病的也不少,尤其是身体肥胖者,而且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发病率都在往上走。患者虽然知道防治的重要性,但实际付出与实践远远不够。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呢?倪海祥给出3点建议:
1.预防是第一位,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必要的话,体重降5%~7%,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降糖只是一方面,不要过于关注血糖指标。药物方面,提倡使用具有降血糖、降低心脑血管风险、减肥等多功能的药物,具体可咨询医生。
3.定期做筛查,关注并发症。第一次发现并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每年都要做相关筛查,项目包括颈动脉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微量蛋白尿、眼底检查等,可请专业医生指导。于伟
链接 》》》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4.现在不少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又叫糖调节受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为 6.1-<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和/或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7.0mmol/L, 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7.8-<11.1mmol/L)。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来对照一下,看看家里是否有糖尿病高危人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2.有糖调节受损史;3.超重和肥胖(体重指数≥24),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静坐生活方式者;4.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中有Ⅱ型糖尿病;5.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6.高血压(舒张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7.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mmol/L及总胆固醇≥2.22mmol/L);8.心脑血管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