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民营企业如何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如何破解科技和产业“两张皮”问题,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
经济牵手科技 资本遇见智本
连续举办17届的金华工科会给出了答案——
素有“百工之乡”之称的金华,民营企业数量浩若繁星、行业广泛覆盖。40年改革开放使其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毋庸置疑的是,1999年首开省内先河、一年一度的金华工科会加速了这一进程。如今这项盛会已成为科技与经济连接的“强纽带”,成为创新资源集聚、技术难题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招商落地的重要平台。
金华工科会全称中国·金华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作为省内起步最早、举办届数最多的科技洽谈会,金华工科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7届。前16届大会已累计签订合作项目2200多项,协议金额达52.92亿元。
本届大会以“合作创新·共赢发展”为主题,共邀请来自国内106所高校院所的300余位专家教授与全市1000余家企业洽谈,发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2395项,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43项,其中签订科技合作项目139项,总金额3.86亿元。新达成各类科技合作意向89项。做到了企业、院校“双满意”。
本届工科会活动众多,有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G60新材料技术专场对接会、军民融合技术专场对接会、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暨2018浙江省技术需求“张榜招贤”活动装备制造行业赛、国际智能医疗健康产业论坛、院士专家及金华籍博士金华行活动、科技合作协议集中签约仪式等。各阶段的活动精彩不断、亮点纷呈。
跨越瓶颈
企业“寻医问药”不再愁
在民营企业主眼中,创新早已不是口号,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但由于自身研发实力不足而踟蹰不前,瓶颈横亘在这里。浙江省“张榜招贤”暨企业技术难题需求竞价会应运而生。11月11日上午鸣锣的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暨2018年浙江省技术需求“张榜招贤”活动装备制造行业赛,首次引入“竞赛+竞价”模式,让企业的选择余地更大,实惠更多。
本次活动由企业摆擂台——发布技术需求,不同高校院所团队上台打擂,还有专业评委为技术方案把关。通过“张榜招贤”、现场“选秀”,让“物美价廉”的技术方案得以脱颖而出。
本次行业赛共有6家企业提出技术需求,12家科研团队现场两两PK,在现场,记者看到技术供给方轮番登台,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阐述自己的解决方案,对技术原理、创新点、已取得的成果、实现路径、预期目标等进行陈述,再由台下专家评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提问并打分。
“还是有些紧张,没有把我们方案最具创新性的特点表达出来。”答辩下台后,燕山大学周佩华对记者说。这支来自燕山大学的团队长期从事新材料领域的研发,对于企业提出的卡车变速箱同步器齿环选材及工艺改进技术难题,他们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但周佩华仍表示有压力,“想要打动台下的企业,让技术成果落地,还需要和竞争对手较量。这种较量不单单是技术先进与否,还要考虑到产品市场需求、实现周期和成本。”
作为技术需求和发布方,来自金华本土的浙江大众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素彬介绍说,目前企业主要通过采购同步器齿环来满足生产需求,成本占比高。希望加大研发投入,实现这一零部件的自主生产。虽然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但是科研人才、关键技术仍是中小企业进行重大技术创新的一道门槛,最为现实的途径依旧是求助外力。
“不但能获得最新技术,还能‘货比三家’,这更让我们高兴。”不过,叶素彬直言,企业更注重效益,周佩华团队的方案虽然新颖,但综合考虑需求满足度、研发成本和投产周期,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山东建筑大学徐淑波团队带来的热锻与冷锻精准成型技术。
“在前期了解到该企业需求后,发现和研究方向十分吻合,进行了项目细化。希望在之后能够深化企业合作,促成项目产业化发展。” 徐淑波粗略计算后告诉记者,他们的技术方案可以帮助需求方进行工艺改进、获得质量较高的零件,据了解,技术正式投产之后,可以帮企业实现年产值5~6亿元。
在最后的竞价环节,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拍卖师一再提醒价格不要太高,竞价方则战战兢兢地咬牙降价。传统的喊高价拍卖在这里反了过来。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此次活动历经4个多月的企业技术难题需求征集,共征集5个行业18个需求进行现场行业赛,既帮助企业找到解决方案,又通过竞价环节,降低企业成本。接下来技术需求“张榜招贤”活动行业现场赛,还将继续在绍兴上虞、嘉兴等地举行,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赛也将登场,行业赛一等奖获得者将集聚杭州角逐第三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浙江赛区的金点子大奖。
朋友圈扩大
G60科创走廊元素闪耀盛会
融入“G60”、提振实体经济、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培育“创新生态”成为本届工科会的新亮点。金华处于G60沪昆通道上,是沪杭金发展带节点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入围城市之一。在G60科创走廊总体规划中,“金华制造+市场”联动发展的特色尤其明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入G60科创走廊,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一体化轨道,为金华更高站位更高水平推进金义科创廊道建设奠定了基础。
11月11日,金华与G60科创走廊城市的科技部门举行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议。金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晓在圆桌会上表示,金华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合作圆桌会为九城市互动交流,发挥各自的科技资源优势,加强科技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会上,9座城市签订《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技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九城市将在科技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全面、深入、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九城市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和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加强知识产权、科技金融合作。建立九城市知识产权工作交流制度,促进服务资源合理流动;建立九城市与上交所常态化联络工作机制,推动科技企业赴上交所挂牌上市。此外,还要建立九城市间科技工作合作推进机制,形成全面共享的合作交流。
此外,协议还指出要加快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公共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创园区(孵化器)互融互动,加强九城市园区间交流合作,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帮扶九城市间科创园区建立异地创新中心,吸引高端技术项目团队,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开展“卡脖子”重大领域联合攻关。聚焦G60科创走廊沿线企业核心技术,研究成立九城市“卡脖子”领域联合工作组,打造技术转移协同网络。
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常务副主任陆峰发布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和科技券互认互通试点方案》。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等183家平台机构的1746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被纳入开放共享名录,供九城市科技型企业使用。今后,金华政府部门给企业发的创新券,可到上海的科研机构“消费”、购买服务,让企业接触到更多的高端科研设备和技术。
工科会期间,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第一个产业联盟——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G60科创走廊联席办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除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未来G60科创走廊九城市还将推动其他产业联盟成立,力促重大投资项目在G60科创走廊沿线协同布局,逐步实现市场化机制下的产业链上下游自由对接。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共享九城市优质科技资源,企业的研发成本将大大降低,有助于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研发热情。作为东道主,G60科创走廊元素闪耀。G60科创走廊高校优势学科与金华新材料产业对接会,当场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项,让长三角兄弟城市经济和科技发展成果惠及金华企业。
彰显国际范
瞄准全球领先健康医药技术
健康医药产业是金华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信息经济是金华的“一号工程”。随着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发展,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11月11日下午,第17届金华工科会暨国际智能医疗健康产业论坛开幕。健康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以及80余家金华当地医药企业出席了论坛。
全球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ASMGI CEO史蒂芬·勒辛、浙大睿医人工智能中心主任吴健、生命科学高级科学家俞欣文等5位专家学者就医疗数据与数据中心建设、新经济与区块链、医疗器械和FDA申请过程、管窥医学人工智能、医药大健康先进制造等前沿议题发表主题演讲。
生物制药3D打印技术与产品、人体植入式微型医疗器械、量子激光器(芯片)医学技术应用等7个国内外领先的智能医疗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其中,清华大学微电子所带来的“人体植入式(微电子芯片)微型医疗”项目和“氮化镓量子点激技术”项目赢得青睐,最终与浙江华芯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清华大学的“人体植入式微型医疗器械”项目已经完成两代样机,正在合作开展临床实验。目前该领域只有少数几家国外企业进行生产,国内预计每年有10亿元的市场。“该项目通过在人体植入微电子芯片,可以实现对生命体征的连续监测,提供更多数据补充时间维度信息、捕捉低频次疾病病因、更早发现疾病甚至提前预测、节约医疗资源。同时,该芯片有着体积小、功耗少、续航时间长、可以实现无线传输的优点,已在羊身上实验成功。”该项目负责人赵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氮化量子点激光器项目则为国际首创,由硅谷团队研发,目前已经完成初始阶段,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产业。全球仅有两家国外企业拥有生产能力。
“金华健康医药产业起步早、基础好,有着很好的前景。不过也存在着缺少高层次人才、缺乏行业先进研发成果落地转化的行业典型问题。”演讲嘉宾、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现代中药研究所副所长刘雪松告诉记者,浙大与金华许多药企有着很好的合作,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引进落地,金华的健康医药产业都有很大的文章可做。
“除了弯道超车,政府和企业还需要有借道超车的意识。” 刘雪松表示,由于健康医疗产业的特殊性,举办类似的高层次论坛,对于直接引进国际最先进技术,快速提高产业层次很有必要。
情字当头
“人才老乡”回归正当时
当前,金华市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重大关口。金华市委七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坚决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改革开放攻坚战等“九场硬战”的决策部署,亟需加快集聚各方面金华籍人才,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故乡水”,家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天下金华人”的力量。数以万计的金华籍人才无疑是金华发展坚实的“智本压舱石”。
去年以来,金华围绕金华籍人才智力回归做了大量工作,首次召开金华发展大会,成立金华海内外人才总会,相继开展新春大走访、金华市市领导集中带队赴外招商招才等系列活动,着力把各方面金华籍人才汇聚到全市“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的实践中来。11月10日上午,“我为家乡办件事——金华博士家乡行活动”举行。30余位金华籍博士与有关部门和36家本地企业共聚一堂,共叙乡情,共寻合作机会。
座谈对接会上,金华市人社局与上海、陕西金华博士联谊会签订了在外金华博士服务“九场硬战”合作协议。金华博士联谊会作了重点人才项目推介。新月集团、飞亚电梯、巨江电源等36家企业与在场博士专家进行了交流对接。
事实上,在场不少博士已经通过不同形式回馈家乡,如上海分会朱世根会长与金华企业合作进行“低能环保铸造技术”改造,助推本地铸造业转型升级;东华大学教授虞鑫海的水晶废渣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在浦江县立项并入选金华“双龙计划”。
朱世根是义乌人。他说,“家乡的人才服务工作做到家了,实在让人感动。我的老母亲已经80多岁了,组织上经常安排医生到家为我母亲体验,并解决实际困难。”
金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余杰向博士专家们送上家乡的关心慰问,他希望各地博士联谊会和金华博士专家能带动一批项目回归金华、引导一批科研院所落户金华、吸引一批人才助力金华、参与一批走进金华活动、培养一批金华发展生力军。余杰表示,将着力把“我为家乡办件事——金华博士家乡行”打造成每年的重点活动。同时也希望金华本地企业的负责人,能主动加强与金华籍博士专家的沟通对接,积极引才引智,助力企业发展。
对接座谈会上,市人社局与上海、陕西金华博士联谊会签订了在外金华博士服务“九场硬战”合作协议。座谈会后,博士专家们前往金华城市展览馆、新能源汽车小镇、湖海塘公园等地参观,部分博士还赴有对接意向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
工科会的最后一天,金华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金华市海内外人才总会、金华市博士联谊会协办,金东区承办的首届“婺星回归”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开幕。记者在现场看到,启动仪式当天就有16位分别从北京、杭州、重庆以及境外美国、德国等地专门赶回来的金华籍创客参赛。在启动仪式现场,主持人通过IPEI现场连线北京、上海、昆明、西安赛区,与各赛区主持人进行了远程互动,实时掌握各城市项目征集情况。
据金东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何若伟介绍,本届大赛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等重量级未来产业的高端人才项目,设项目征集、启动仪式暨金华分站赛、城市分站赛、半决赛和总结赛5个阶段。全程采取项目路演、以赛代评形式,遴选30强进入半决赛,再依托IPEI,以“网上会场、视频路演”的形式,决出20个左右项目在12月底进入总决赛,评选出十强项目,享受金华“双龙计划”人才项目政策和专项落地服务。
为确保本次大赛办出实效,组委会将在赛后安排考察投资环境、资本对接相亲会和“五专”服务(专卡、专人、专窗、专线和专项安居保障)等环节助力项目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