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时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科技党建】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三访” 强化科技服务推进“三创”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和省政府“两强三提高”指示要求,自年初以来浙江省科技厅党组在全省科技系统开展了“读、访、创”活动和“科技双服务”行动。围绕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深化“互联网+”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产业发展、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开展了“访民情、访企情、访政情”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最佳制度供给、最佳服务项目、最佳组织举措”创建成果。本次专版将部分成果进行摘登,以供学习分享。

  成果名称:加快建设“数字科技”,努力实现“网上最多办一次”。

  做法成效:通过对厅机关对外业务44项事项的梳理,进一步精简各类对外业务事项,积极革除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效:一是大胆改革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工作。明确提出,凡涉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申报,在申报阶段一律取消科研项目经费概算表,设备费、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经费预算均不再列为项目申报填报的内容。二是积极革除政府管理中的“繁文缛节”。解决政府科技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程度上的申报材料、填报表格、佐证材料等过于繁琐的问题,促进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三是研究提出了新的数据共享需求。打破政府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是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基石。四是加快推动处室精简办事时限、程序等。在缩减办事时间上,涉及到对外合作的5个事项,每个事项均减少20个工作日的办事时限,累计减少100个工作日,真正体现了用政府自身改革的“减法”为企业创新做“加法”的改革理念。

  特色分析: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是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数字化建设的内涵是以技术手段倒逼工作机制完善,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政府“刀刃向内”自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办事流程的数字化、精简化、标准化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服务效能。省科技厅按照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的要求,抓数字转型、促科技改革,通过对44项对外业务事项的梳理,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亮点纷呈,给人很多启示。一是打牢了加快创新步伐的基础。二是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根本目的。三是打造了务实笃行的精品样板。

  成果名称:出台《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

  做法成效:《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精神,从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和管理考核机制、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等四个方面提出15条改革举措。一、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一是规范和逐步提高科研人员收入。二是完善优绩优酬的绩效工资激励机制。三是完善高层次人才薪酬政策。二、完善收入分配和管理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二是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分配自主权。三是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中长期目标考核机制。三、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一是发挥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的激励引导作用。二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项目经费管理。三是扩大横向经费收入使用自主权。四、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一是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二是允许担任领导职务科研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三是允许单位与科研人员约定科技成果权属。四是完善国有企业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五是落实创新创业财税优惠政策。六是允许科研人员兼职取酬。

  创新亮点:该制度符合中央精神,充分征求了高校院所及各领域科技人员、省级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大部分内容体现了浙江特色。特别是在推动形成体现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和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上有亮点。一是提高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如在专利授权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登记备案后超过一年未转化的,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以实施该项科技成果,并获得所有收益。二是允许单位与科研人员约定科技成果权属。高校院所依照科技成果转化有关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规定对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实施奖励的,可以给予一定的权属份额。三是落实创新创业财税优惠政策。落实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有条件的设区市、县(市、区)应当对本地产业发展有特殊贡献的科研人员予以奖补。

  成果名称: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载体创新服务活动。

  做法成效:通过组织专场活动、小分队对接等多种形式开展服务,组织5场活动、6个小分队,共55家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载体参加,发布海外高层次人才、国际合作成果信息、国外合作伙伴信息等300多个,服务园区、企业130家,达成合作意向和签约近20个。

  特色分析:以需求、绩效为导向,解决问题为目标,不重规模,因地制宜,采用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专场活动和小分队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面向全省开展创新服务活动,做到常态化、专业化、精准化,力争打造成创新载体认可、地方支持、企业欢迎的品牌服务活动。一是事前充分准备,挖掘园区、企业有效需求。实现归纳整理国合基地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高层次人才、国际合作成果、国外合作伙伴信息,根据园区、企业反馈再针对性开展前期对接组织筛选,明确具体拟合作伙伴和信息,突出精准对接。二是事中认真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通过专场活动、小分队上门对接、项目推介与实地考察结合等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力争真正解决问题、需求。三是事后跟踪服务,总结活动经验模式。每次活动都进一步深入总结,查找需要改进的问题,并结合参会代表反馈意见,不断提升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会同市县科技局、园区持续跟踪对接意向项目,推动落实,加快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成果名称:产业创新地图工作。

  做法成效:2016年10月启动前期探索工作,2017年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产业创新地图详版报告10份、简版报告15份,建设了产业创新地图系统,累计上线产业6个。同时,不断探索产业创新地图研究方法,力争可复制可推广,将产业创新地图打造成品牌工程。一是为省政府相关工作提供智库支撑。借助产业创新地图的研究成果,参与了《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的编制工作,先后撰写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动态》《增强我省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企业国内外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等报告。二是为长三角创新协作提供智库支撑。以产业创新地图工作为契机,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江苏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建立了长三角科技智库联合协作机制,共同开展工业机器人、海工装备等七大高端装备产业地图研究。三是为20余个市、县、高新区提供服务。借助产业创新地图研究成果,向绍兴、金华、嘉善、平湖等地科技局和高新区提供产业创新领域的智库服务。

  特色分析:一是形成集团式研究作战模式。全面组织各方面力量围绕产业科技创新智库研究进行集中攻关。二是形成快速反应式研究支撑。通过产业创新地图项目,科技创新数据核心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研究响应时间大大缩短,科技咨询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三是为基层工作提供针对性指导。一改以往软科学研究单点突破的特点,借助产业创新地图研究项目,以更全面的数据、更详实的案例、更精准的举措,为市、县(市、区)科技局、高新区发展提供科技服务。

  成果名称:《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做法成效: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从量质并举培育扶持科技企业、点面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强化供给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统筹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等四个方面构建重点任务,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动力,以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为核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力度,增强政策扶持效应,整合各类科技资源,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形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至2017年年底,全省拥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40359家、高新技术企业9152家,科技型企业已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动能的核心载体。一是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是打造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三是树立行业发展的主标杆;四是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

  特色分析:一是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考核力度。积极出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地方税收增量返还奖励政策,规定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地方部分增收上交省当年增量部分,返还奖励给市县,引导市县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将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速纳入省政府对市县经济责任考核指标,加强评价考核,推动市县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力度。三是强化供给加强企业服务。深化科技企业“五帮一化”服务机制,以高新园区为重点服务区域、以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建立经常化服务企业机制,加强精准服务。

  成果名称:加强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做法成效:一是协同发力做好政策创新。各成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凝心聚力,细化工作任务,出台具体措施,从产业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引导、国际市场开拓、医疗保险保障等角度支持浙江医疗器械企业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推广。二是持续发力做好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省级医疗器械所有审批事项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对创新产品优先安排体系核查、注册检验。三是精准发力做好服务创新。协调机制建立以来,协调小组坚持落实例会、会办、督查等工作制度,对于企业提出的难题建议,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办理,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合力。四是多点发力做好技术创新。围绕重大数字化医疗装备、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内植入医疗器械、高端医用耗材、先进体外诊断试剂及相关设备、医用级可穿戴式设备、高端康复设备等领域,重点布局和支持了一批创新性强、有望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医疗器械研发项目,助力浙江医疗器械产业从中低端器械向高端器械的转型升级。目前,浙江医疗器械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特色分析:一是注重加强部门间的工作协调。加大各成员单位的协作与交流力度,深化“一对一”精准对接、精准服务。二是注重产业支持政策的研究与落实力度。在协调小组的推动下,从医疗设备首台(套)认定和保险补偿制度、政府采购引导激励政策、政府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浙产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医疗器械企业研发支持、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质量规范管理等角度统筹做好政策资源的整合集聚与前后衔接,从研发支持、上市许可到市场开拓、创业支持等方面,形成链条式整体推进的政策叠加,实现创新链、产业链和政策链的无缝对接。三是注重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能力与水平。通过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智慧健康示范推广项目建设、“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建设、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等,重点加强浙江医疗器械产业从中低端器械向高端医学影像装备、高性能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医用耗材、先进体外诊断试剂与设备、医用级可穿戴式设备、高端康复设备等创新医疗器械转型,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争取出成果、出产品、出市场。

  成果名称:规范主题党日活动的组合拳。

  做法成效:今年初,分四个批次分别组织厅系统党务干部进行座谈,到厅属11个单位进行调研党建工作,共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针对普遍存在的主题党日活动无从下手、党建活动经费捉襟见肘等重点问题,研究摸索了“2+1+1”的规范体系。“2”即印发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系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实施细则》和《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党建活动经费和党费使用管理实施细则》两个文件,加强顶层设计;“1”即针对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建活动经费存在的模糊认识,分别进行解读,加强理论辅导;“1”即结合今年厅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就如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行现场示范教学等,进一步规范和创新了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一是细化了主题党日“十有”要求。二是明确了党建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三是示范了主题党日活动。

  经验体会:通过摸索,一是进一步规范和丰富了主题党日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基层党组织知道主题党日“干什么、怎么干”;二是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压实了管党治党责任,凝聚了人心,弘扬正能量;三是进一步发挥了红色引擎作用,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相促进,助推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管理领域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服务发展。

  成果名称:深化省院合作,有效促进“两院”成果在浙转移转化。

  做法成效:一是服务两院各科研团队凸显“专业化”。一方面结合浙江块状经济特色、产业需求和地方政府宏观发展战略,通过组织调研、座谈交流、走访企业等多种形式,收集整理企业需求,以需求导向凝练合作项目,匹配科研院所。另一方面,从各科研院所出发,突出院所的研究特色、拳头产业,以“可以提供什么”为导向,解决在科技对接中“重口难调”的问题。充分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各科研团队的优势,组织多场分区域、分产业、分专业的成果推广、成果对接活动,促进技术转移转化。二是服务地方政府,集聚智力资源“精准化”。在关注企业的需求基础上,更关注地方政府的关切。结合政府需求,注重政府关切点,不仅组织院士团队提供区域发展咨询服务,以充分发挥院士的智库能量,也带动政府“走出去,请进来”,为地方政府招才纳贤搭建桥梁。三是服务浙江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化”。注重服务方式,形成服务成效,转化科技成果,实现落地落企,这是省院合作工作的主要目的。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桥梁作用,突出“导向化”服务、“实效化”对接、“互利化”合作,更深入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对接平台。

  特色分析:一是对科研院所提供“常态化”“跟踪式”精准服务。二是积极组织院所参加各项对接会。三是认真走访院所相关团队,仔细研究项目情况。

  成果名称:“国合到家”服务项目。

  做法成效:一、“项目送上门”服务。聚焦重点领域,帮助企业在境外寻找合作伙伴,引进技术项目,实施人才培训项目,助推国际创新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及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交流培养。在技术对接方面,一方面,深挖企业需求,帮助在境外寻找合作伙伴和优质项目,另一方面,加强优质技术转移项目的筛选和推介。在人才交流方面,结合管理部门和企业需求,提供高层次人才境外培训项目的定制服务。二、“专家送上门”服务。聚焦人才智力的集聚,以品牌活动“日本专家浙江行”为切入点,将活动与地市、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以主题巡讲和定向诊断的形式为企业引才引智。今年的活动分两轮举行,共邀请日本5位行业专家走进宁波、武义、嘉善等地开展定向诊断和主题讲座。此外,还在衢州组织实施了浙江省·静冈县企业管理研讨会。三、“对接会开在家门口”服务。聚焦地方管理部门的需求,积极与基层联动,结合当地产业特色、管理需求和技术需求,为当地在特色产业领域引进技术与人才、策划组织专场对接会。

  特色分析:通过调研,才能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落实到服务企业中去;通过调研,才能围绕省科技厅中心工作更好地开展谋划,策划出质量更高、更符合基层需求的服务项目和模式;通过调研,才能摸清浙江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实情,找准症结,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创新发展。以“专家送上门”服务为例,在往年定向诊断的基础上,深入调研企业具体需求,通过延长日本专家现场指导时间,使专家给出的解决方案更具操作性,进一步提高了定向诊断的效果。

  成果名称: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全网“一站式”服务。

  做法成效:一是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织密高效服务“一张网”。为实现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全网“一站式”服务,以在研项目为基础,大力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二是加强部门沟通协作,下好全网服务“一盘棋”。为了实施全网“一站式”服务,打通考生取证“最后一公里”,加强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沟通,建立考试合格人员数据库,及时报送到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由省人事考试办公室负责网上快递等具体实施工作。三是加强对外宣传推广,提高全网服务“知晓率”。为更好地服务浙江信息技术人才,扩大全网服务的影响力,在每年3~4月和9~10月,利用建立的在杭高校教师群及相关渠道,动员高校组织讲座,宣传相关政策。

  特色分析: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破除焦点问题入手,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夯实现有基础,特别是信息化基础,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突出实招硬招,提高“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含金量和实用性。二是坚持尊重规律。遵循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宣传工作规律,根据信息技术人才实际情况,科学安排服务保障措施,简化流程,方便操作。通过现场宣讲和媒体宣传,引导信息技术人才加强社会认知和政策理解,提高信息技术人才对党和政府的向心力。三是坚持总结经验。在“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中,不断总结先进经验,实施“互联网+”行动方案,不断为科技人才工作贡献力量。

  成果名称: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暨浙江省“火炬杯”创新创业大赛。

  做法成效:一是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企业踊跃参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二是集聚高层次人才创业,领办高成长企业。参赛企业中,既有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办的企业,也有国内顶尖专家领办的企业,还有草根创业的精英,涌现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成长企业。三是优化投融资对接服务,促进科技金融结合。投融资服务是大赛的一大亮点,通过投融资平台化的服务,已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对接国内优质资本。四是助推市县举办各类大赛,掀起双创新高潮。五是积极承办领域全国总决赛,影响力持续扩大。浙江省积极发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先发优势,依托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争取承办全国行业总决赛。

  特色分析:一是高规格的赛事组织。浙江省自2013年作为独立分赛区组织大赛赛事工作以来,以“寻找浙江创业英雄”为主题,一直坚持高规格、高水平办赛,在确保大赛“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赛事组织创新。二是立体化的宣传。赛事过程中,联合中新社、科技日报、浙江日报、科技金融时报、浙江之声、浙江经视、腾讯网、浙江在线、新浪财经、新蓝网等40多家知名媒体,对大赛进行全程跟踪报道。三是投融资对接。大赛搭建了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平台,这其中,融资对接服务是参赛者最为关注的内容。四是“科技店小二”精准服务。以大赛为载体,浙江赛区为参赛企业搭建投融资对接、创业辅导、宣传展示等服务平台,在赛前、赛中、赛后各阶段为参赛企业提供科技政策培训、投融资、管理培训等服务,不断拓展大赛的平台功能。


科技金融时报 【科技党建】 00007 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三访” 强化科技服务推进“三创” 2018-11-13 2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