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看浙江 走进浙江看科协
——写在浙江省科协成立60周年之际
□ 钟铭
1958年10月15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成立。
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溯源追流,可以看到浙江省科协的60年,是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风云变幻又紧随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60年。在短短60年内,浙江科协经历了曲折和风雨,但更多的是收获喜悦和辉煌。
抚今追昔,深感科协事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是多么不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浙江科协60年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在各种历史机遇的考验面前,浙江科协人有自信、有智慧、有能力,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走出一条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新路。今天的浙江科协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一)
浙江,自古以来就在泱泱华夏占据着特殊位置。在浙江大地上,诞生了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浙江沉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文脉流芳、地灵人杰。
浙江,是革命红船的起航地。97年前,中国革命的红船开始从嘉兴南湖扬帆起航、披荆斩棘、破浪前行。现在浙江全省上下正自觉把“红船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基因,不断从中汲取真理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实干的力量。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义乌经验、温州模式、杭州样板、新浙商故事,构成了中国改革最细腻的起笔。改革伟业召唤着浙江人民开拓前行,浙江全省上下正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当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15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提出了“八八战略”,面对改革发展的新考验、面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新征程,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浙江全省上下正努力从浙江实践的“大富矿”中提取出“优质钢”,为“中国方案”“中国自信”提供更多浙江经验、浙江元素和浙江样本。
人类总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新世纪之初,持续的高增长、资源的高消耗、产业的“低散乱”,把浙江带到一个历史性关口,各种体制性素质性瓶颈开始显现,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
2003年7月1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系统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浙江作出“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要求,为新时代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精神动力。
从浙江经验到大国治理,理论鲜明的实践性、战略性、前瞻性一以贯之;从“八八战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让浙江获得整体性提升的战略思想,正为民族复兴拓路开山,为“四个自信”提供坚实支点。
在浙江,“八八战略”巩固发展了浙江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地位;引领浙江经济“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推动浙江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引领浙江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浙江成为城乡差别最小的省份之一;引领浙江区域协调发展,使浙江成为区域发展最为协调的省份之一;引领浙江民生事业发展,提升了全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引领浙江率先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使法治越来越成为浙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浙江率先全面推进平安建设,使浙江成为最平安的省份之一;引领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显著增强了浙江文化软实力;引领浙江率先建设生态省,开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局面;引领浙江从严管党治党,巩固发展了浙江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在浙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现代金融引领的创新发展,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高校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的创新创业“新四军”风生水起,“双创”浪潮犹如钱江大潮汹涌澎湃。在浙江这片见证改革开放历史的热土,全省上下循精神以谋事业,正激荡起之江大地的最强音。
(二)
1958年10月15日,著名物理学家王谟显当选浙江省科协第一届主席。此后,著名数学家陈建功、医学家王季午、动物学家江希明、工程学家王启东、材料学家阙端麟、病理学家李兰娟、结构力学家杨卫、眼科学家姚克等分别担任浙江省科协主席,陈立、刘天香、杨士林、路甬祥、朱祖祥、陈子元……分别担任过浙江省科协的领导,这些如雷贯耳的科学家,既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也为浙江省科协事业贡献了智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带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到处热气腾腾,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现代化时间表……新征程上,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还有一道道山梁需要翻越,一个个险滩必须跋涉。
1983年11月,浙江省科协联合有关学会召开研讨会,首次提出“宁波—舟山深水港”建议。1984年,该建议提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被列为第73号重大议案,由此开启了“东方大港”的开发与规划。
1985年3月,浙江省科协联合省科委召开沪杭甬高速公路建设可行性研讨会,浙江省政府根据会议建议,将沪杭甬高速公路建设列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1年沪杭甬高速公路开工建设,1998年底全面建成通车。
1994年10月,浙江省科协在组织专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联合宁波市政府召开“杭州湾通道研讨会”,经过多方论证,2002年3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同年11月开工,2008年5月,全长36公里的当时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正式通车,宁波到上海的行车距离缩短了120公里。
1998年6月金温铁路开通后,多次遭受山体滑坡、崩塌等沿线地质灾害危害。1999年,浙江省科协组织地质、公路、铁路等相关学会专家进行地质灾害调查,提出了对策建议,受到省政府高度重视,并被省政协列为一号提案。最终,金温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得到根治,运行正常。
2013年起,浙江省科协在永康市探索开展会地协同创新基地建设试点,2014年12月印发《浙江省科协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见》,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2015年4月8日,中国科协将浙江列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全国首批三个试点省份之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2003年1月20日,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同志签发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对科协工作领导的意见》(浙委〔2003〕2 号,简称省委2号文件)。省委2号文件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和国家科技工作的政治高度,提出了促进科协事业发展的多项规定,解决了一些科协多年来想解决却未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科协一直想办未办成的大事,为浙江科协事业长远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
2007年3月22日,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签发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省份作出新贡献的意见》(浙委〔2007〕59号,简称省委59号文件)。省委59号文件,在如何发挥科协组织优势、科技人才培育、科技社团发展、科技政策落实、科技场馆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政策性规定,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在全国首次提出把外来务工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工作目标,浙江外来务工人员从此有了科普方面的“同城待遇”。
多年来,在浙江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浙江省科协狠抓省委2号文件和59号文件的落实,科协事业取得显著发展。
——围绕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社会基础;加强科技人才工作,促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在科技创新中的独特作用,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突出学会主体功能,发挥学会跨部门、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优势,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着力提升学会服务能力;瞄准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需求,凸显学会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形成一批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强的学会集群。
——深入贯彻实施《科普法》《科学素质纲要》,“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角色更加突出,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普设施、科普资源、科普人才建设取得新成效;优秀科普作品不断涌现,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完善;科普服务能力与水平显著增强,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居于全国省区前列。
——进一步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水平,完善科技人才的培育、举荐、表彰、奖励机制,增强科技团体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反映科技工作者诉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智力资源,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扎实推进科技团体深化改革,充分体现科技工作者要求,塑造科技团体的社会形象;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科协组织建设,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
翻开新的篇章,一幅波澜壮阔的宏大图景徐徐展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在于发挥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引领作用,这是新时代对科协工作提出的重大命题,也是科协组织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的有为之地。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实践。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深邃的历史眼光洞察当代科技变革,鲜明提出“六个坚持”方略,明确科技创新部署。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方法论和行动指南,更是新时代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也意味着要以全球视野、新时代的特征,对科学精神与方法进行准确理解与重新诠释。在这一伟大思想的指引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进一步迸发创新创造热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再鼓征帆、再铸辉煌。
(三)
奋进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作为。
60载春秋,今非昔比。历史,不容我们止步。如果把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比作接力赛,那么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这场接力赛的关键点。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2015年7月6日,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群团组织“形成完善的组织体系,实现有效覆盖”。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再次强调科协组织要“接长手臂、扎根基层”。
这是时代变革背景下的改革使命与方向。
2017年4月,浙江省科协成立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组,省科协党组书记郑金平亲自带领调研组同志深入宁波余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解剖麻雀”,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余姚模式”“余姚经验”。
2017年 6月,浙江省科协在余姚召开全省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推进会,提出“科协组织延伸基层,村社校企全面覆盖”的目标,针对重点领域,分层分片推进。
2017年9月,浙江省委决定在义乌市佛堂镇、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开展省级群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探索以“党建带群建、群团共建和区域化群建”为重点的基层群团组织建设新路子。
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文件,推进乡镇(街道)及村(社区)科协组织实现全覆盖,把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与基层党的建设同步推进。
不仅仅是“余姚经验”,近年来,浙江省科协按照“树标杆、做头雁”的要求,积极推进深化改革工作,始终走在了地方基层科协改革的前列,努力打造的正是富有代表性的“浙江科协模式”。
通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等,浙江省各级科协把更多的科技创新和科普资源引入基层科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把院士专家高端智力引向基层,目前,浙江省建站785家,签约建站院士400多名,引进院士专家团队5000多人次,建站企业中上市公司120家。通过海智计划的实施,引导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浙创业,合作建立了“日本海智创新创业基地”,筹建“中欧(微电子)科技园”“国际脑成像研究院”等产学研合作机构,开展了浙江·硅谷资本技术连线交流会等。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推进,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以建立服务站、设立创新驿站、组建学科群等形式,助推“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建成各类学会服务站381个、企业联系点500余个,创新助力学会企业联合体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1家,常年有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一线。
(四)
钱塘大潮涌动,留下几多动人心魄的景观。浪头高起,如时代的审视;涛声阵阵,有历史的问答。
2018年5月,第20届中国科协年会在杭州钱塘江畔成功召开,这是继1999年在杭州成功举办被誉为“世纪盛会”的首届中国科协年会,20年轮回后又回到“梦想启航之地”。139位院士、26个国家的113位外国专家、50位港澳台嘉宾和5000余名科技工作者,以及四大板块20多项活动,助力2018年中国科协年会成为历届最隆重的年会。
从科技智库到学术引领,从基层科普到群团改革,四天时间里,中外科技家和各界嘉宾一起,在杭州这片中国创新高地,探讨了科技创新的最新话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也为中国科技的未来助力添彩。
一流的人才,带来一流的技术,创造出一流的成果。高端智力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更是浙江迈向创新强省过程中的关键一招。如此众多高端智力和科技人才齐聚杭州,对于浙江而言是难得的机遇。
历史即是底气。这,正是驻足回看这两个时间节点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省科协成立60周年的时间节点,浙江省科协将永葆改革创新精神,坚持传承、创新、发展,为实现科技强国目标不懈努力,科协工作更有效地融入大局、聚焦靶心,全面提升政治引领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联系广泛、服务群众能力,进一步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不断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西子湖畔,钱塘江旁,聚话科技,展望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省各级科协组织将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当推动创新发展的时代先锋,最广泛地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让历史告诉现在,也告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