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伞”保一方百姓平安
杭州江干区实施“定制化”安责险管理模式
位于杭州市经济开发区的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国际集团控股下的大型食品生产基地,也是杭州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单位。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负责人李先生记者:“尽管公司有科学规范的生产安全管理章程,但风险和意外还是会客观存在。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2017年10月投保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李先生介绍,参保后,企业有两点明显体会:一是企业主动防范意识增强了,通过各种日常例会的召开,加大了对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培养和宣导;二是风险管理更专业化了,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安全生产评估,比原先企业自己开展的风险管理更专业。
天有不测风云。今年4月,这家食品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在维修设备过程中,因对风险评估不足发生不幸。事故发生后,企业及时向保险公司和安监管理部门报了案。
谈到这起事故时,李先生不无痛心地表示:“该员工是一名在企业工作了8年的技术骨干,事故的发生,不仅对其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对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也造成极大损失。幸好事先办理了保险,事故发生后,政府、保险公司共同介入,不仅使受害人家属及时获得了经济补偿,也为企业提供了兜底保障,事故善后处理的非常顺利。”
随着近年来城市升级改造的不断推进,根据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要求,2017年,杭州市江干区制定了《江干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意见(试行)》,多次联合太平洋产险和长安责任保险,组织专门力量广泛深入全区各行业、企业、社区,进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调研,听取企业和客户的需求、建议,收集、掌握大量一手资料,设计形成初步保险方案。调整后的保险方案不仅涵盖了国家规定的八大高危领域,还重点突出了江干区辖内涉及的高危特色领域。通过保险的杠杆作用,增强企业、社会公众主动加强安全管理的意识,全面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以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管控和事故预防功能,推进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防控体系建设。
根据江干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特点,区安监局和保险公司共同制定了专业的数据分析、跟踪检查、督促整改、反馈汇报、宣传教育等具体工作方案,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对红色区域双周排查、黄色区域按月排查、蓝色区域按季排查的阶梯式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安全环境改进情况。建立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开展有针对性的保险知识、安全生产标准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职业病防治等教育培训活动。同时,面向社会、深入社区和市场、生产、工作场地、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警示提醒,提高公众的安全风险意识和识别防范能力。
目前,安责险在江干区全面实施已有两个月,覆盖客户达3000多户,参保率达50%。对此,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瀟磊表示,浙江保险业将结合行业优势,贴近百姓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完善服务模式,强化规范管理,磨好“金刚钻”,打好“天堂伞”,保护好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在助力政府促进社会化风险管理的进程中,实现行业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加健康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本报记者 赵琦 通讯员 梅琳